编辑:ddayh.cn
左手伤寒,右手温病,我是马家驹,欢迎跟我一起学中医。 ?患者董某,中年女性,慢性荨麻疹2年,反复发作,身痒症状明显,初服西替利嗪等效果尚可,后来效果不佳。近来发作频繁而瘙痒难耐而就诊于我处。症见:身痒,自汗出、乏力,没有恶风恶寒,既往慢性鼻炎史10余年,近来常有鼻塞,口中和,大便前干后溏,排便不爽。月经量少,痛经、腹凉,脉沉,舌暗苔薄裂。 ?我们之前讲过,经方的临证思路是先辨六经,既辨方证。本案虽然没有明显的恶风恶寒,但是存在着身痒、鼻塞,所有考虑仍然属于太阳表证未解。大便的前干后溏、月经量少、痛经、小肚子凉,脉沉、舌暗苔薄,考虑为太阴里虚寒的气血不足。本案患者有一个自汗出的症状,但没有恶风恶寒,考虑兼有阳明内热,故六经辨证为太阳太阴阳明合病。给予表里双解微发汗法治疗。 ?处方大家可以看一下,用到了:麻黄10g,桂枝10g,白芍10g,生石膏45g,生薏苡仁30g,当归15g,赤小豆10g,生白术20g,苍术10g,干姜6g,炙甘草6g,自加姜枣。 ?患者服药后汗出偏多,但身上自觉舒适,身痒、鼻塞的症状明显减轻。服药后三天后,月经至,痛经亦较前明显减轻。患者感到十分的满意。二诊的时候,患者的荨麻疹仅局限于上肢偶有发作,考虑表证已经明显减轻了,专以调理太阴里证为主,去麻黄,仍然以桂枝加荆芥防风合当归芍药散等加减治疗。 ?对于本案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是,患者既往有一个慢性鼻炎10余年的情况,很多时候患者觉得鼻炎和身痒并没有相关性,但在我们看来是有密切相关性的。为什么?我们之前讲的,肺主皮毛,而肺又开窍于鼻,因此体表,皮毛的症状和鼻子的症状是有相关性的。患者近来,常有鼻塞,因肺开窍于鼻,肺主皮毛,因此身痒和鼻塞同为表证,患者有自汗出、但没有恶风恶寒的症状,所以考虑桂枝麻黄各半汤微发汗解表,风邪随汗出而散,故身痒、鼻塞能明显的减轻。 ?身痒作为一个症状,历代医家论述多从风、从血论治,比如后世的消风散、四物消风散等,皆是从血从风论治的,但是在仲景《伤寒论》当中,给我们提示了,可以从表论治身痒,给我们从另外一种角度阐释了身痒的病机与治疗。如在《伤寒论》第23条:“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临床上表证的典型症状是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脉浮紧等,但同时我们之前也讲过,鼻塞也是表证的一个特色症状,但我们之前没提到过身痒。那么通过第23条,我们能看出来,身痒亦是表证的一个症状、外在反应。历代医家呢对此也有相关论述,如徐灵胎在《伤寒论类方》中云:“微邪已在皮肤中,欲自汗不得,故身痒。”?可见认为身痒为邪气在表,为表证。 ?正邪交争于表,欲解而不能解,欲汗出而不得汗出,所以导致了身痒,六经当属于表证的太阳病,此时治疗当遵“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治疗原则,因势利导的给予桂枝麻黄各半汤解表,从而使身得小汗出而达到表解邪散痒止的目的。《医宗金鉴·订正金匮要略注》曰:“风寒之邪,相搏于表,郁于皮肤经络,则令人身痒而发瘾疹也。”也都明确指出身痒需要解表。身痒的主因,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已做精辟说明:“不得小汗出,是表邪未解的证候,要出汗出不来,水分含在皮内,其身必痒。”即痒病在表,又兼挟湿邪,故与风湿相类。经方对风湿的治疗原则也明确指出:“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出汗者,风湿俱去也。”,桂枝麻黄各半汤正是微微发汗的治剂。 ?“太阳病,八九日”表明感邪时日已久,而表仍未解;“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虽然表未解,但已有化热的征象了。不呕、清便自可,说明表邪尚未入里,正邪仍交争于表;“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反应了正邪交争于表,郁而化热,欲解而不能解的一种胶着状态,所以我们之前讲过,表证的特点是,“欲汗出而不得小汗出”,因此我们的治疗原则就是因势利导的,帮助他达到汗出的效果,用桂枝麻黄各半汤解表散寒。身得小汗出而表解了,痒止了。在第196条:“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此条虽无痒的描述,但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感觉与身痒相似。“此以久虚”,为在表津液虚少,欲汗不汗,此时的治疗因为在表的津液虚少,故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以免更伤津液。就像27条所言“此无阳也,不可发汗。”,治疗当“微微发汗解表”而不伤津液为佳。 ?身痒为患者自我感觉,当然从皮肤病的时候更为常见。其实我们作为内科医师,临床上也常常能够见到类似的患者。从《伤寒论》可以看出,身痒多有病位在表的机会,为表证太阳病。临床从表论治,收到的很好的效果,但也需要我们注意的是,也有身痒不属于表证的情况,可以是表里合病,甚至是单纯的里证,因此是否需要采用解表治疗,还仍然需六经辨证。荨麻疹的治疗需遵循仲景六经辨证原则,有表当解表。若时日已久,而表邪未解,又入里化热,从六经来辨当为太阳阳明合病,治疗当先解表或表里双解,此时的治疗仍当以解表散邪兼以清热为主,若里热阳明症状明显者,可根据证情加入生石膏、栀子等。痒甚,可加白蒺藜、白藓皮、蝉蜕等,血虚明显可加入赤小豆、当归等,如果内湿明显者可加入生苡仁、败酱草等。 ?小结一下,身痒多为表证,临床从表论治,可获良效。临床运用时,我多遵冯世纶教授的经验,常以桂枝汤加荆芥、防风,仿桂枝麻黄各半汤之意,达到微微发汗调和营卫,使邪气随微微汗出而散,可达到表解收到满意疗效。就如本案因为表证明显,故而直接采用的是桂枝麻黄各半汤发汗解表散邪,虽然麻黄10g看似解表量大,实际上因为有苍术、生石膏等药物的佐制,仍属于微微发汗法,并不会达到大汗出。 ?临床上对于表证的汗法,反复强调汗出则止后服,不可过汗,因为汗出表解之后,已经没有表证了,再解表,那方证就不相应了。所以过汗伤津伤阳,甚至亡阳。需要我们重视见汗则止后服,也就是中病即止的治疗原则。因此本案在二诊时,因为表证已解,所以去麻黄。 ?今天是我们共同成长的第11次课,欢迎在留言区发表你的看法,和大家一起进步。
热门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