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渴求的本质是一种“乐观”。这种乐观并不是大家第一反应中的“正能量”,甚至不是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乐观是什么?
“乐观”曾经被学者Lauren Berlant这样诠释,她说:个体的每一个向外的渴求里,都暗含了一种“乐观”。
人们有一些“满足感”是无法由自身独自产生的。这些满足感需要唤起另外一个人、一个物品、一种场景等——在有外界对象存在的情况下,才能发生。
无论是渴求食物、衣服、另一个人的感情,我们渴望获得ta,意味着我们相信ta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满足。而这种相信的态度就是乐观的。
这种乐观主义不总是理性的。当我们曾经体验过某种强烈的情感性的乐观(例如曾经强烈地觉得“得到某个东西一定会让自己幸福”),而不曾真的获得那个想要的变化时(无论是没有得到、还是得到了却发现不幸福),我们的情感体验都会持续地引导我们,去回到再次面对那种乐观的场景里——这个场景能够激发同一个幻想,同时让你觉得“这一次”、“这件事”能够让你实现你想要的改变。
这当然可以被很老套地理解为感情问题,但这里面其实也包含了你和物质、你和某种生活方式、你和某种社会权利之间的各种类型的关系。
这种乐观主义在Berlant眼里,有时是美好的,但有时却是残酷的。残忍是因为,有时你特别渴望的那个东西,让你把“可能性”寄托于ta身上的那个对象,本身也就让你的目标和心愿变得不可能——你的渴求与你的初衷相违背。
她说,人们有时会因为能继续留在这个关系里本身感到愉悦,甚至认为自己一旦失去这个关系将无法存活,而不顾这个关系的“内容”和状态正是当下给你痛苦的东西。
她说,不是所有的乐观都是残忍的。但人们常常会发现自己处于这样的处境:它在给自己带来威胁感的同时,也带给自己确信感——这种矛盾感,往往意味着此时你就处于一种残忍的乐观性之中。
她经常举的例子是,你的婚姻伴侣出轨了,伤害了你,但你并不愿意离开ta。因为你觉得,稳定的婚姻是这个社会对于“好生活”的标准之一。如果你离开ta,这对你自身有利,但你却渴望留在这个关系里,因为你不愿意失去参与这种“关于好生活的幻想”的权利。如果你失去了婚姻,你会觉得自己好像不再有对好生活感到乐观的一种基础。——你觉得你需要婚姻,因为你认为你可以通过它得到好的生活;当你的婚姻事实上已经成为了痛苦的来源,你却仍然不敢放弃它。这就是残忍的乐观性。
一个女孩子,她坚持每天妆容精致、从头到脚都搭配完美,她渴望做一个漂亮的女生,但实际上每天做造型可能花去了她大量的时间精力,让她很负累——但她不敢素颜出门,不敢失去自己和这个人前“体面”的外表之间的关系。
为了结婚而结婚的人,觉得必须有孩子而生孩子的伴侣,不敢少赚钱而明明工作环境令自己厌恶的职场人士,显著感到不安痛苦被羞辱却继续浪漫关系的人,等等。
这种残忍的乐观性,结果就是让生活陷入僵局。
热门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