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弱视,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编辑:ddayh.cn
弱视是发生在儿童时期的常见眼病,也是影响儿童视觉发育的主要眼病之一。上世纪 80 年代以后,有统计显示弱视的发病率为 3%~4%。我国约有 3 亿儿童,弱视患儿的数量相当可观。
良好的视力不是先天获得的,婴儿出生时,视力不及成人的 1%,随着年龄的增长,双眼视细胞不断发育和完善。
5 岁以内是视功能发育的重要时期,视觉发育一直延续到 6 岁~8 岁,如这个时期某种原因造成双眼视物障碍,视细胞得不到正常的刺激,视功能就停留在一个低级水平,双眼视力低下,且不能矫正,就形成了双眼弱视;若只能用一眼视物,这只眼睛的视觉就会在长期的反复刺激中得以发育,而不能注视的另一眼发育迟缓,形成了单眼弱视。
弱视形成病因多
凡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以功能性因素为主所引起的远视力低于 0.9,且无法矫正,即为弱视。通俗地说,就是孩子的双眼外观并无明显异常,眼科检查常有屈光不正,经散瞳验光,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后,视力仍不能达到正常,这样的眼睛称为弱视。
弱视根据矫正视力分为轻、中、重三个程度。一般矫正视力为 0.8~0.6 属轻度弱视,矫正视力为 0.5~0.2 属中度弱视,矫正视力为 0.1 或以下属重度弱视。
在弱视标准中没有规定近视力,这是因为绝大多数的弱视患者,远近视力都不好。但也有少数弱视患者近视力可到 1.0,而远视力却不能矫正到 0.8,或通过治疗近视力可达到 1.0,而远视力仍旧不好。弱视程度越重,治疗越困难,疗效越差。
弱视可分为哪几种?
根据病因的不同,弱视可分为先天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斜视性弱视和形觉剥夺性弱视等。
斜视性弱视:大脑皮层为了消除因斜视而引起的复视和视觉紊乱,而主动地抑制了该眼黄斑部传来的视觉冲动。由于斜视眼的黄斑功能长期被抑制而形成的弱视,称为斜视性弱视。
屈光参差性弱视:因为双眼屈光度相差太大,双眼在黄斑部所形成的图像大小与清晰度相差太多,使大脑视中枢无法把两个图像融合成为一个,所以抑制了屈光不正较高的眼的物像,使该眼形成弱视,这种弱视叫做屈光参差性弱视。
形觉剥夺性弱视:如果患有角膜病、先天性白内障、完全性上睑下垂等,则会挡住视线,使黄斑部无法接受光的刺激,由此而产生的弱视称为形觉剥夺性弱视。
屈光不正性弱视:多见于有高度远视或散光者;由于视网膜上的像始终模糊不清,传入大脑的视觉冲动或信息较少,久而久之便形成弱视。
先天性弱视:目前发病机制不清楚,有些继发于先天性眼球震颤。
学龄前是治疗关键期
弱视的儿童,除有斜视外,眼外观没有明显改变,不红不痛,大多数能正常玩耍、学习。正因为如此,家长和老师不易察觉到孩子有视力问题,往往使他们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间,影响了疗效。
3 岁~5 岁儿童的眼睛正处在生长发育期,他们最易患的眼病就是弱视。学龄前做视力检查很重要。儿童在 3 岁时经过简单的视力教认,绝大多数都会认视力表。
有条件的幼儿园要对孩子视力每年进行一次普查筛选,家长也可自购一张标准视力表,挂在光线充足的墙上,让孩子在 5米远的地方识别。检查时一定要分别遮眼检查,不可双眼同时看,防止单眼弱视被漏检,反复认真检查几次,若一眼视力多次检查均低于 0.8,则需带孩子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这种检查最好不晚于 4 岁。
屈光不正是影响儿童视觉发育,导致弱视、斜视的主要原因之一。家长应该密切注意孩子的视力状况,及早发现异常苗头。一旦发现孩子看书距离近、常常眯眼或歪头视物,或者看电视时喜欢往前凑,就应该对孩子的视力情况有所警惕,尽早带孩子到医院仔细检查眼睛。
如何判断婴幼儿的视力状况?
对于不能配合检查视力的婴幼儿,还有一些方法有助于家长发现他们是否存在视力问题。
红色绒球法?用一个大的红色绒球,在距离宝宝眼睛 20 厘米处移动,正常情况下能引起宝宝的注意。此法适用于出生一个月的新生儿。
眨眼反射?医学上称为瞬目反射,在宝宝出生 2 个月后,将一个物体突然移近其眼部时,正常情况下会引起宝宝眨眼。
追随运动?出生 2 个月的宝宝不仅能注视眼前较近的物体,还能在小范围内追随目标转动眼球;3 个月时可随意注视或追随玩具,头也随之转动;5 个月时,能分辨人的面貌。如果宝宝不能稳定地注视目标,或表现为无目的寻找,或只是眼球有节奏的摆动,则表明视力有问题。
遮盖实验?交替遮盖小儿的双眼,观察其动作。因为视力差的眼睛看不清楚,所以当遮盖视力较差的眼睛时,宝宝多不在意,而遮盖视力好的一只眼睛时,宝宝会伸手去推开遮盖眼睛的手或物体。
治疗弱视需争分夺秒
如果家长怀疑孩子的视力有问题,一定要尽快带他们到医院进行准确可靠的屈光检查。儿童特别是婴幼儿无法配合主观验光,必须采用客观验光。
验光后,医生会告诉家长孩子患的是近视还是远视,有没有散光存在,最后还会根据孩子戴眼镜后的矫正视力来确定孩子是否患有弱视。
弱视的治疗存在一定的时效性。一旦孩子被确诊为弱视,家长应该争分夺秒为孩子治疗。弱视是一种发育性疾患,年龄越小,疗效越好,治愈率越高,成年后则基本治愈无望。
国内外的统计报告表明,当儿童的年龄超过 12 岁以后,弱视的治疗效果很差。这主要是因为儿童年龄超过12 岁以后,眼-大脑皮层神经通路基本发育完善,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已经终止。
不同月龄(年龄)的儿童视力发育情况不同。在视觉系统发育初期,弱视这种低常的视力存在可逆性,但受到患儿年龄、病因、双眼视力差别、视力低常程度及是否治疗等因素的影响。当视觉系统的生长发育期结束后,这种视力低常即失去恢复正常的可能。
另外,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大,他们也不再容易接受遮盖治疗等关键的治疗措施。学龄前儿童的治疗效果往往比较好,因为他们这时正处于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同时没有学业压力,可以在家中由家长监督患儿的治疗。
戴矫正眼镜是治疗基础
通过散瞳验光,戴合适的矫正眼镜,是治疗弱视的根本方法,其他治疗必须在佩戴眼镜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应坚持戴矫正眼镜,并根据需要及时更换。
有些家长害怕眼镜度数会越戴越深,恨不得让孩子早点摘镜,这种想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戴眼镜本身并不会加深屈光度数。另外,有些家长则以为配完眼镜后就万事大吉了,不必再验光换镜,这种想法同样没有科学依据。
孩子身体正处于发育阶段,两眼的屈光度也常会发生变化,所以一般每半年(5 岁前儿童)或一年(5 岁后儿童)就应散瞳验光一次,眼镜度数有变化就要重新配镜。度数没有变化,但有时因镜片磨损或儿童面部发育使原来镜架不再合适,也需要更换眼镜。
其他配合疗法
此外,治疗弱视还需要配合其他治疗。比如遮盖疗法、光学药物压抑疗法、视觉刺激疗法、后像疗法和多功能弱视综合治疗仪治疗等。
遮盖疗法??即将好眼遮盖后强迫使用弱视眼,双眼弱视可以交替遮盖。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效果肯定,适用范围广。
遮盖法目前仍是治疗弱视的主要和有效的方法。具体做法是,用黑布做成长方形或椭圆形眼罩,戴于需遮盖的眼上,再戴上眼镜。
使用遮盖疗法的目的是遮盖优势眼,强迫使用弱视眼,使弱视眼独自进行固视;消除来自优势眼对弱视眼的抑制;阻断两眼视网膜异常对应关系,重新调整和建立两眼正常视网膜对应及两眼相互协调关系,努力恢复两眼视机能;调整两眼视力程度,使两眼视力接近均衡;抑制斜视的交替固视现象,训练单眼固视运动。
遮盖疗法的原理是针对弱视眼长期不视物产生主动性抑制而致视力不提高的病因,通过遮盖正常眼而强迫使用弱视眼来消除抑制,达到增进视力的目的。另外,用弱视眼单眼注视时,其视敏度的锻炼强度远大于双眼注视,这样有利于弱视恢复。
在弱视遮盖治疗过程中,常因为家长对孩子放任自流,或孩子依从性差,而不能坚持遮盖或遮盖不彻底,以至视力提高缓慢。家长应明白治疗的重要性,给孩子做好思想工作,使其理解,坚持戴镜遮盖治疗。同时,要获得老师的帮助,督促孩子在学校坚持治疗。遮盖越严格、越彻底,视力提高越快。
遮盖法如果再配合精细工作,如穿珠、描画、刻纸等,可加速视力提高。年纪小的孩子可穿珠子、穿扣子,年纪大的孩子可做穿针训练,还可以进行下跳棋、描图等多项趣味弱视训练。
精细作业这类矫正训练配合必须科学。精细目力的训练作业,一般应持续 15 分钟左右。一些家长治疗心切,盲目延长训练时间,这样会使弱视眼产生视疲劳,反而不利于视力恢复。另外,要保证足够的精细度,例如视力达到 0.7 再穿较大的珠子,就起不到训练作用了。
光学药物压抑疗法??其原理是对于不适于完全遮盖或不能坚持遮盖的小儿,利用镜片或药物阿托品压抑健眼的功能,强迫其使用弱视眼。
视觉刺激疗法??即利用 CAM 治疗仪进行治疗。动物和人的脑皮层视细胞对不同的空间频率有很好的反应,神经元对空间能灵敏地调整。英国剑桥大学的学者们根据这个机理设计了这种弱视治疗仪。利用反差强、空间频率不同的条栅作为刺激源刺激弱视眼,以提高视力。
通过治疗,待弱视儿童视力达到较好的水平、双眼视力相等或相近时,就需要同时进行双眼视觉功能的训练。特别要提醒的是,弱视眼经过一个阶段治疗视力恢复正常后,有些家长就松了一口气,自行终止治疗,以至于使孩子的视力又重新下降。这属于弱视复发,因为弱视眼视力恢复后,仍需要巩固治疗一段时间,该阶段仍应继续遮盖,只是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情况逐渐缩
短遮盖时间,并应定期复查,一般随诊期为 3 年。
转至:中国眼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