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得的肺病,为什么需要检查头颅核磁呢?
我是胸外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时常有患者问到,史医生,我是得的肺病,为啥给我检查头核磁啊?不会是过度医疗让我多花钱吧?本文将从核磁共振成像的原理和肺病和头颅的关系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对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得到理解。
核磁共振成像原理
由于各种检查方法工作原理的不同,如果把X光是把人体压扁着看、CT是把人体切割成片看、B超是把人体敲着看着,那么核磁就是把人体摇一下之后看的。
核磁共振(MRI)的显影原理是探测水分子的变化。身体里的水分子,在不同组织中含量差别较大,但是每个水分子的磁场磁力线方向都是随意的。核磁共振机使用较强大的磁场,使人体中所有水分子磁场的磁力线方向一致,这时磁共振机的磁场突然消失,身体中水分子的磁力线方向,突然恢复到原来随意排列的状态。反复多次施加磁场又突然消失,核磁共振机会得到充分的数据并运算后成像。简单说就相当于用手摇一摇,让水分子振动起来,再平静下来,感受一下里面的振动。所以,核磁共振也被戏称是“摇摇看”的检查。
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影像检查方式,由于核磁共振是磁场成像(故做磁共振之前需要把身体上的所有金属性物品拿出,另外也限制了有心脏起搏器、钢板等的患者是不能做磁共振检查的),没有放射性,所以对人体无害,是非常安全的。据了解,目前世界上既没有任何关于使用核磁共振检查引起危害的报道,也没有发现患者因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引起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发生率增高的现象。
一般情况下影像学检查可以参考上表(但有例外哦)
头颅的检查既可以选择CT也可以选择核磁,核磁好像比CT贵一些,那么我们什么时候该做什么选择呢?
首先来讲,核磁共振对颅脑、脊髓等疾病是目前最有效的影像诊断方法,不仅可以早期发现肿瘤、脑梗塞、脑出血、脑脓肿、脑囊虫症及先天性脑血管畸形,还能确定脑积水的种类及原因等。
如果患者的情况并不危急的情况下,CT检查和核磁共振都可以选择,但如果CT发现有问题,可能还需要增强磁共振进一步确定病变。故如果条件允许,磁共振是作为检查颅脑病变的首选。
得的肺病,和头颅有什么关系呢?
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0%~15%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cancer,NSCLC)患者在初诊时已发生脑转移,在整个疾病病程中约50%的患者会发生脑转移,并且驱动基因阳性的肺癌患者脑转移发生率更高。
举个例子,如果检查一名发现肺部疾病的患者时发现了肺转移,其治疗方案本来打算手术切除肺部病灶的,可能就做不了手术了,治疗方案可能会需要调整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另外脑转移意味着肺癌分期已经到了晚期,其生活质量明显降低,不经任何治疗,自然生存期最短仅为1~2个月。
除了头颅,肺癌也有其他容易转移的部位的。
如果发现有脑转移了该怎么办呢?
3.1 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脑转移瘤的适应症为:在颅脑外的病灶已经被控制的前提下,颅内转移瘤病灶为单发,或者多发但数目较少并且集中在可切除的非功能区;患者一般情况好,可耐受手术;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如颅内病灶出血或水肿、已经或者有可能形成脑疝等。
3.2 放射治疗
?3.2.1 立体定向的放射治疗?
主要适应症:(1)脑转移瘤边界清晰,在影像学检查中能够清楚的分辨肿瘤的边界;(2)脑转移瘤体积较小,转移灶的最大直径<4cm;(3)脑转移瘤为实质性占位,转移瘤内无正常脑组织。(4)90~95%脑转移瘤浸润性小或无浸润,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靶区将其全部包括,从而保证了较高的肿瘤局部控制率。(5)肿瘤的位置较深,或者是无法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6)病灶为单发病灶,或多发病灶局限于某一区域。符合这些标准的患者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更安全,并发症更少。
3.2.2 全脑放射治疗?
全脑放疗作为脑转移瘤的治疗方法已有数十年,目前而言全脑放射仍为多发性脑转移瘤的标准治疗方式。全脑放疗的剂量一般为 30Gy/10 次40Gy/20 次。目前治疗颅脑转移的主要目标是:1、尽可能延长患者生存期,2、保护其神经系统功能,改善其生存质量。
3.3 化疗
?非小细胞肺癌一旦发生脑转移就意味着肿瘤已经广泛转移,传统观点认为,由于血脑屏障存在,常规化疗药物无法通过血脑屏障,从而化疗药物在脑脊液中的浓度较低,所以无法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并且单纯化疗很少作为一种单独方案治疗颅脑转移,但是最近研究表明,肺癌脑转移后,会破坏血脑屏障血脑屏障,使得血脑屏障存在一定的通透性,从而化疗药物可以进入脑脊液并达到有效杀灭肿瘤细胞的浓度;此外,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全脑放疗可以从不同程度的上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化疗在肺癌脑转移的治疗中有着重要意义,是肺癌脑转移后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部分,近来研究发现在放疗后序贯化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3.4 靶向治疗
近几年临床研究显示,对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敏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而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酶抑制剂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就目前靶向药物治疗的效果来看,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在接受靶向治疗后,已经表现显著临床获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酶抑制剂可以用于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
总之,目前在治疗非小细胞肺 癌脑转移方面,仅使用一种治疗手段很少见,主张全身化疗与放射治疗、手术、靶向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尽可能控制肿瘤的发展,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时间。
热门胸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