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老刘今年64岁,是机关单位的一名退休干部,也是我的一个老病人。因患高血压2年,定期来我的心血管内科门诊复诊。有一天,我为他开好药后,他问“肖医生,我现在通过服用降压药后,血压很稳定了,能不能改成隔天吃1次?”
我明确答复他,“不能,这不是科学的用药方法”。没想到老刘一脸的困惑继续问道,“现在很多高血压病人都是这么吃的,还说这样的吃法效果更好,药物的副作用也会减少。”
其实老刘提出的这个问题,很具一定的代表性。这个谣言在高血压患者人群里流传已久,医生是应该出来为此辟谣了。
正常人24小时血压的变化规律是什么样的?
将一段时间内对血压的测量值进行描点连线,会形成一条血压的波动曲线。通过24小时动态监测血压发现,绝大多数人的血压一般呈现“双峰一谷”,有明显的昼夜活动规律。
一般而言,晨起6:00~10:00和16:00~20:00可见明显的双峰,在夜间1:00~2:00血压处于最低谷。血压的这种节律变化能顺应人体日常活动规律的变化,起到保护心脑肾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的作用。这种血压规律变化是否正常是判断高血压病情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
双峰一谷”是绝大部分人的正常血压波动规律,但就个体而言,血压的变化规律会有差异。这样描记形成的昼夜血压波动曲线状如长勺,我们形象的称这种血压为勺型血压。血压的这种昼夜节律适应机体活动变化,能有效保护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结构和功能。
什么是血压变异性?
血压变异性,指的是血压在24小时内波动幅度大小。
正常人或高血压早期无心脑肾靶器官损害的患者体内,有一整套血压调节机制。在这个调节机制下,血压波动保持在一个正常范围。如果血压在24小时内波动的幅度较大,造成血压忽高忽低,就会对身体产生一定的损害。
虽然现在大多数的降压药物都属于长效制剂,但也可能做不到血药浓度在24小时内处于较恒定的状态。如果降压药物隔天吃1次,会造成降压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不能够保持恒定的水平。当血药浓度发生变化时,血压就会随着降压药物浓度的不断下降而出现上升。这样就使原本处于正常规律的勺型血压变成非勺型血压或反勺型血压。随着血压的变异性增加,对心脏、肾脏、大脑的损害就可能会发生。如诱发脑出血、脑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疾病。
1、首选长效降压药物。高血压患者通常都需要长期服药控制血压平稳,长效药物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有助于血压的平稳控制。如贝那普利、缬沙坦、硝苯地平控释片、氨氯地平、比索洛尔、美托洛尔缓释片、吲哒帕胺缓释片等。
2、合理的小剂量药物联用能够协同起效,还能抵消或减轻药物的副作用,有利于将血压控制在平稳状态。
3、起始小剂量使用,特别是对于轻度高血压的控制,一般推荐低剂量起始,避免降压过度的问题,造成血压波动。
4、个体化用药,针对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药物。目前常用的降压药要5大类,几十种之多,降压药的选择应当遵循有效控制血压,降压平稳、副作用少,经济上能够承受的原则,适合患者的就是最好的。
世界上不存在没有副作用的降压药物。减少降压药物的副作用不能依靠隔天吃1次的方法来解决,没有研究证明这种服用方法可以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应该根据高血压患者的个体化情况,合理使用降压药物、制定科学的降压方案、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定期至专科医师复诊等措施,才能把降低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尽可能降到最低。
实际上,高血压患者通过服用降压药物来控制血压,其获得的益处已远远超过药物副作用所带来的影响。相反,隔天吃1次的服法,造成血压波动不定,增加了心血管的危险,对健康产生了很大的危害,是极不可取的做法。
如还需咨询相关问题,可以微信扫描二维码,随时可以联系我!
热门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