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位影视明星在录制综艺节目中突然去世,相信大家对“心脏性猝死”这个名称并不陌生了,实际上全球每年发生心脏性猝死的人数大约有500万,平均生还率不足1%,在我国的发生率为41.84/10万,总死亡人数高达54.4万/年,位居全球之首。
心脏性猝死是指由各种心脏原因引起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异常的心室快速跳动,造成心脏不能有效供血,通常包括室速及室颤),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因素,其发病突然、进展迅速,死亡多发生在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
具备一定医学知识的读者一定知道体外除颤仪就是通过电击治疗,应对这种突发状况的,但体外除颤仪仅配备在医院等医疗机构或是机场等部分公共场所,而心脏性猝死往往发生在家或是缺乏医疗设备的环境中。因此一种可植入体内的微型除颤仪,即ICD就诞生了。ICD可以及时察觉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并在放电几秒使之转复,从而让患者转危为安。ICD最早用于那些发生过危险事件的患者,他们心脏突然停跳后又恢复搏动了。一旦心脏节律转为危险心律,则再次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很大。但这只是ICD植入的一小部分原因。如今植入ICD的主要目的是作为预防措施来保护心律失常高风险人群,如:非可逆性原因引起的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跳突然停止。
器质性心脏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等伴随出现的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原因不明的晕厥,经心电生理检查证实存在致命性的室性心律失常。
心肌梗死造成患者心功能不全(通常EF值即左室射血分数≤35%),伴或不伴有非持续性的室性心动过速。
那些装有ICD的患者,过去是需要每隔3到6个月到医院复查一次,但是现在的无线技术可以让患者在家中就能进行评估。虽然许多植入ICD的患者可能永远都不会感受到它发出的电流,但仅仅是这种可能会遭到ICD放电的念头就会让人坐立不安。有些人担心在运动或同房时会诱发ICD放电,但目前并没有充分的证据显示这些活动会增加放电的可能性。旨在帮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适应ICD的情绪疗法,可以对持有这些顾虑的患者提供帮助。植入ICD的患者可能会被要求停止驾驶机动车,而且应始终佩戴警报手环或携带身份卡,以便在发生事故时或在通过安检时告知他人,以避免遭到在工作场所、机场等安检区域的安检系统的电磁干扰。
因此,医生建议患有心肌梗死、心肌病或是有心脏性猝死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应早期前往医院进行诊断评估,必要时植入ICD并定期随访,这才是对自己的健康及家人负责的正确选择。如还需咨询相关问题,可以微信扫描二维码,随时可以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