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还记得大学三年级临床专业课学习的时候,总会有这种感觉:
上厕所的时候:卧~~~~~~~~~~槽!!!!!!!今天为毛这么多泡沫啊!!!! 莫非有蛋白尿了?????会不会还有暂时看不到的血尿啊???? 是不是肾病综合症???? 是不是慢性肾炎了??? 啊!!!!要肾衰了么!!!!! 要尿毒症了啊!!!!!
然而默默的在厕所观察了一会。。。。。。泡沫消失了。。(擦了把汗)
几乎所有的医学生在医学院校读书期间,从开始接触临床课程起,就会不断地从教科书或授课老师处了解一些关于疾病的知识,并将自己身体上的某些不适感与相应的疾病对号入座。这就是我们医生多年后引为笑谈的“大三综合症”。
现代社会,知识爆炸,由于信息技术发展、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每个人都有机会从各种媒体,尤其是互联网上,很方便地获得一些形形色色、莨莠不齐的医学知识、疾病知识,当然还有所谓“养生”知识。再加上高端医学检查与治疗设备普及程度提高、儿童死亡率下降、人们躯体健康程度提高、平均预期寿命延长等,使人们较以往任何年代都更为关注个人健康状况,也更为关注相应的医学信息。
由于人们对躯体健康水平的关注程度增加和医学知识的传播与普及,使人们都或多或少地像是刚刚接触疾病知识的的医学生一样,只要身体出现某种不适,第一反应便是上网查询相关症状的疾病意义,并将自己的情况“对号入座”。尤其是他们基于自己对医学术语和症状一知半解、零星片面或以讹传讹的体验与解释,往往会生拼硬凑,组合自己的症状与病情,使之与自己心目中认定的“疾病”对得上号,让自己相信,自己真的患了那种病。而且,相当多的人会将自己的症状与较严重或预后较差的疾病挂钩,把自己当作危重病的潜在患者。在此基础上,他们就会检索、查询更多的网站,以期验证自己的“诊断”。同时,他们还会反复体验自己不适或“症状”,并为此焦虑不安!
然而,医学生在医学院校所获得的是系统、完整、严谨的医学科学知识,随着治病救人的临床实践,他们的“大三综合症”会随着他们学医的时间延长、师生间交流增加和知识的系统化而消退。而一般大众,他们通过媒体或道听途说获得的医学知识既不系统,又不完整,更不严谨,缺乏临床实践性,片面而零散,甚至是一些被媒体有意设定为误导性信息的谬论,从而造成他们对自己所猜疑的疾病一直没有正确、完整的概念。况且,这些人获取信息过程的动机几乎没有例外,都是“急来抱佛脚”,是选择性地收集疾病知识,将良莠不齐的信息等量齐观,更容易相信符合自己疑病猜测的内容。如此一来,他们的“大三综合症”就很难自然消退,很多会演变成为典型的“疑病症”。
看明白了吗?
如果有的病您自己都能看了,那我就开心了o(* ̄▽ ̄*)ブ
朱鹤? 副主任医师
泌尿外科(男科)
北京大学医学博士?
中日医学科技交流协会理事
中国性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
CACA-GU微创学组委员
美国泌尿外科学会国际会员
吴阶平泌尿外科中心特聘专家
热门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