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刚当精神科医生的时候,病人家属介绍病史的时候,常用"这个孩子爱钻牛角尖"或"我们这个病人钻进了牛角尖"之类的话语,来解释病人得病的原因或患病后表现。当时,我是纯粹的生物精神病学立场,所以对这些说法颇不以为然。但是,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工作磨砺,发现这些说法还真有些道理,甚至是颇有道理。
所谓"钻牛角尖"这个说法实在精妙,妙就妙在动词"钻"上,当然也妙在名词"牛角尖"上。在描述精神疾病患者的思维障碍特别是妄想方面,简直是传神之妙。
钻,是"阳关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偏进来"那样的一种自以为是的自主选择行为。牛角尖,是永无出路且暗无天日的死胡同。因此,钻牛角尖就是故意选择让自己走投无路、痛苦不堪的道路,且永不回头。这恰恰是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患者,尤其是有妄想的患者,精神病性症状或妄想形成的维妙维肖的写照。
站在一个精神科医生的立场,我认为,"钻"牛角尖,首先是患者 个性特征决定 的。这样的患者的个性特征中,固执和偏激往往非常突出。以被害妄想为例,一个有被害妄想的患者,在妄想形成和发展的任何阶段都不会接受他人否定其妄想的劝说、解释和证据。即使在他们向司法机关报案而经公正的调查,证明他们的妄想及相应的凭据纯属子虚乌有,他们也坚信自己的证据、信念是无可辩驳的真实存在。
其次,"钻"牛角尖,也是患者 情感倾向决定 的。有妄想的精神病患者,普遍存在抑郁、焦虑情绪。仍以被害妄想为例,那些坚信自己受到某些对其含有敌意的人,以各种方式欲置其于死地或败坏其声誉、劫夺其财产等,首先会有犹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的焦虑,又常有感到绝望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悲凉,甚至是走投无路的绝望。
即使是具有典型夸大妄想的患者,在其出现与夸大妄想相关联的被害妄想时,他们也存在焦虑情绪,并在焦虑情绪的影响下,按照"羡慕嫉妒恨"逻辑推导出他人因嫉恨其"旷世奇才"身份而施害于他的判断,不断地罗织出相应的证据,以证明其所言非虚。
再次,"钻"牛角尖,又是患者 思维模式决定 的。有妄想的精神病患者,他们习惯于基于极为主观的"想当然"思维模式,选择性收集信息、选择性做出判断、得出结论。
再以被害妄想为例,患者仅仅根据他人"言者无心"信息,想当然地推断出他人的恶意,从而开始怀疑他人有迫害其的意图。为证实自己的判断,他们以"疑罪从有"的立场出发,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将似是而非的信息全部当作铁板钉钉的证据,得出他人谋害自己的结论。对于提示其判断荒谬绝伦的客观证据,他们同样以选择性的信息收集方式,要么视而不见,要么坚信是迫害者为掩饰其阴谋诡计、迷惑世人的"假像"。甚至对他人为消除患者妄想而提供的系统性地反面实证,也想当然地认定是迫害者精心导演的骗局。
最后,"钻"牛角尖,还是患者 认知水平决定 的。精神病患者们在其成长过程中,并没有学会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理性或批判性评价的能力,或者说他们在认知能力方面的发展尚未达到元认知水平。
还是以被害妄想为例,患者在其被害妄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不能有效地利用全部有意义信息,而是只能收集和利用部分符合其被害妄想猜测、判断的信息。甚至,这些患者在完全缺乏符合正常逻辑关系的客观证据的情况下,就开始根据他人"只言片语"的信息,推导出自己被迫害的结论。
与此同时,他们还否定与其妄想不一致或完全相反的证据。例如,他们不相信他人会慑于法律的威严而不敢对其下手,也不相信自己的生存环境中有足够的保证其人身安全的条件和措施,甚至他们不相信自己能逃脱被害的命运。
?
当然,在很多妄想背后,都能感受到患者的安全感不良、规则意识不好所起的作用。
?
可见,有妄想的患者,是因为自己固执的个性、当时的抑郁焦虑情绪、选择性认知模式和偏低的认知水平,自觉地"钻"进妄想这个"牛角尖"的。
热门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