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中国是一个胃病大国,吃五谷杂粮,总会有一些胃部不适。同时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健康意识的增强,幽门螺杆菌(HP)也成为人们看待胃病严重不严重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幽门螺杆菌可以引起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消化系统溃疡、出血,甚至导致胃癌发生的风险增加2.7-12倍,并且还可以增加胃粘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发生的风险等。
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约为40-90%,并且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中更容易,我国数据显示10岁以下儿童感染率可达40-60%。儿童感染HP后,可出现常见的消化道反应,如饱胀、早饱、厌食、上消化道出血等影响生长发育,还可以导致顽固性口臭。那么与外界没有过多接触的小朋友为什么有这么高的感染率?
首先我们了解下幽门螺杆菌的传播方式,传染源,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且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的传播方式是口口传播或粪口传播。以下可能是儿童感染的方式:
1. 因此日常中喂养中,共用筷子、口对口喂食、亲吻均是潜在的感染途径;
2.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可存在于牙垢中,共用牙刷、牙具等私人用品;
3. 不良的生活方式如便后不洗手、接触不净的餐具等;
4. HP还可以存活于自来水中,通过饮用不洁的生水、或不洁的食物也可能导致感染。
那么儿童需要常规检测、治疗吗?目前指南不建议14岁以下儿童常规检测,但对于存在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粘膜相关性淋巴瘤,父母亲患有胃癌,不明原因难治性贫血及有特殊原因需长期口服非甾体抗炎药(NAIDS)的儿童有必要检查。
目前检查HP的方式较多,基于胃镜检查的有1)取出粘膜组织行HP细菌培养是“金标准”阳性率55-96%,特异率达100%,2)RUT(快速尿素酶实验)。非侵入性试验有,1)UBT(尿素呼吸实验)可以了解全胃感染情况,病情13C无放射性适用于儿童。2)SAT(粪便HP抗原检测)这是唯一不受儿童年龄影响的检测方式。3)血清检测HP抗体,与可以显示近段时间内HP的感染情况。
那么儿童感染者是否都需要治疗?
1.儿童药物治疗限制及依从性差
目前对于儿童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有效药物有质子泵抑制剂(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替硝唑或胶体次枸橼酸铋,其治疗剂量也比成人有所降低。区别于成人治疗方案,左氧氟沙星、四环素及呋喃唑酮因对于儿童的毒副作用不能用于儿童HP感染者。就算是相对安全的胶体次枸橼酸铋也不能用于6岁以下儿童。其次,目前我国对于HP治疗现状不容乐观,HP耐药率较高,其中克拉霉素耐药率约20-50%,甲硝唑有40-70%,左氧氟沙星近20-50%。综上,儿童可用抗生素中两种药物HP的耐药率均较高,这意味着儿童的抗HP治疗更加困难,可能需要通过延长治疗时间及增加药物剂量的方式去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治率,这必然导致小患者也需要承受这些药物长时间作用后产生的毒副反应。毒副反应及疗程的延长均可导致患儿治疗失败,增加细菌耐药性。
2. HP或可与患儿和平共处 其实目前临床资料显示儿童感染者,一般症状相对轻微,发生溃疡其他恶性事件的几率相对低,因此有时他们可以和平共处。
3. 自发清除率
让我们欣喜的是,随着儿童的生长发育,他们的免疫系统也逐渐完善,一定程度可以自发清除HP。
4. 再感染率高
成人感染后经系统治疗发生再感染率低,而10岁以下儿童再感染率却比成人及10岁以上儿童高,且多在根除后1年内。
5. 幽门螺杆菌对于儿童的益处
儿童感染HP后,降低过敏性鼻炎、哮喘、湿疹等过敏性疾病及腹泻发病率,且与肥胖、反流性食管、食管腺癌发生呈负相关。
因此是否需要治疗,要综合考虑患儿年龄、症状的轻重、家族史等因素,如果属于以下情况:如明确有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粘膜相关性淋巴瘤的疾病,难治性贫血病因不明,有一级亲属有胃癌,或因需要长期口服非甾体抗炎药(NAIDS)加重胃溃疡、胃出血风险的儿童,则需要进行HP根治。
最后提下,患儿家属中有感染者需同步治疗,并且一定注意避免相互再次传染。不进食生水、生食、分餐而食,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混用私人物品等均是有效的预防传染的方式。
热门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