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咳嗽之上气道感染综合征
编辑:ddayh.cn
以往对慢性鼻炎/鼻窦炎与慢性咳嗽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有时很难确定慢性鼻炎-鼻窦炎与慢性咳嗽的因果关系。支持慢性鼻炎-鼻窦炎是慢性咳嗽病因的主要证据,来自一些患者采用针对慢性鼻炎-鼻窦炎可以获得慢性咳嗽的缓解。而且,一些基于大规模人群的队列研究也显示,鼻炎是形成慢性咳嗽独立的危险因素。
慢性鼻炎/鼻窦炎相关性咳嗽过去称为“鼻后滴漏(Post nasal Drip,PND)”,PND可以解释部分慢性咳嗽的原因。但后来发现PND不能完全解释慢性鼻炎/鼻窦炎相关性咳嗽的发生机制。因此,2006年美国胸科医师学院(ACCP)修订慢性咳嗽指南时,将其更名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UACS)”。欧洲呼吸协会(ERS)则直接将慢性鼻炎和鼻窦炎列为慢性咳嗽的病因之一。然而,并不是所有慢性鼻炎和鼻窦炎患者都有慢性咳嗽。当慢性咳嗽患者有慢性鼻炎和鼻窦炎时,可以对病因诊断提供重要线索,但不一定意味两者有必然联系。此外,许多临床医生将有咽喉激惹、不适引起的咳嗽归因于“慢性咽炎”。实际上,许多慢性咽炎可能是继发于慢性鼻炎-鼻窦炎的结果。
一、发病机制
UACS的发生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鼻后滴漏 鼻部炎症分泌物滴流到咽喉部,刺激咽喉部的咳嗽受体,通过传入感觉神经引起咳嗽,称为“PND”。Macedo等发现通过针对鼻炎/鼻窦炎治疗后,PND症状和咳嗽均同时显著改善,提示PND可能是慢性咳嗽的重要原因。但也有许多具有PND的患者并没有慢性咳嗽症状,因此PND不能完全解释慢性鼻炎/鼻窦炎导致的慢性咳嗽。
2.咳嗽高敏感性 咳嗽的高敏感性是一种“可塑”的病理生理现象。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导致咳嗽敏感性升高,而咳嗽敏感性升高使患者易于对各种刺激产生咳嗽反应,因此,咳嗽高敏感性与慢性咳嗽的形成有关。有研究发现,过敏性鼻炎患者在花粉季节的咳嗽敏感性明显升高,而咳嗽敏感性又与患者的症状明显相关。这给慢性咳嗽与咳嗽高过敏性的关系提供了重要证据。
3.鼻腔和鼻窦的炎症刺激慢性 鼻炎/鼻窦炎的炎症反应直接刺激鼻腔和鼻窦的感觉神经,传入咳嗽中枢,导致咳嗽反射。但动物实验中发现直接刺激鼻腔仅导致喷嚏等鼻部症状,并不导致咳嗽。
4.炎症分泌物的微量误吸 鼻部的炎症反应导致少量炎症分泌物的误吸,微量误吸的炎症分泌物刺激气管-支气管导致咳嗽。
二、临床表现
1.咳嗽 咳嗽没有明显的规律和特征性,可伴有咳痰,有咽后黏液附着感,鼻后滴流感,经常需要清喉、咳嗽咳“半声”。
2.慢性鼻炎-鼻窦炎症状 鼻炎表现有鼻痒、喷嚏、流涕等;鼻-鼻窦炎表现有黏液脓性或脓性涕、面部头痛疼痛、嗅觉障碍等。也有患者的症状不明显,表现为临床症状的“沉默”。
3.咽部症状 以咽喉部发痒最为常见,常有咽部不适、异物或烧灼感、疼痛等。
4.体征 变应性鼻炎的鼻黏膜主要表现为苍白或水肿,鼻道及鼻腔底可见清涕或黏涕。非变应性鼻炎鼻黏膜多表现为黏膜肥厚或充血样改变,部分患者口咽部黏膜可呈鹅卵石样改变,黏膜充血、水肿,咽后壁附有黏性分泌物。肺部可无任何阳性体征。
三、诊断
1.UACS的诊断目前仍缺乏客观、明确的诊断标准。ACCP提出的诊断标准为,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放射学检查和针对上气道疾病的特异治疗反应,可以做出UACS相关性咳嗽的诊断。我国的咳嗽指南提出的诊断标准与美国ACCP基本一致,即有慢性鼻炎/鼻窦炎的基础疾病病史和症状,结合过敏原检查、放射学影像及特异性治疗反应进行诊断。
因咽喉部的症状和体征都缺乏特异性,不能作为主要的诊断标准。美国ACCP提出第一代抗组胺药和血管收缩剂治疗有效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如果患者有明确的上气道疾病,通过针对性的治疗有效,可以诊断为UACS。如果患者没有其他慢性咳嗽病因的证据,通过第一代抗组胺药和血管收缩剂治疗有效,也可以考虑诊断为UACS相关性咳嗽。理由是部分慢性鼻炎/鼻窦炎患者可以没有明显的慢性鼻炎/鼻窦炎症状,是所谓“隐匿”性的PND。但这些“诊断标准”的循证医学证据并不充分。
2.基础疾病的诊断 既然上气道疾病是UACS的主要原因,那么诊断上气道疾病是诊断UACS的重要基础。上气道最常见的疾病是慢性鼻炎、慢性鼻-鼻窦炎。此外,慢性咽喉炎、慢性扁桃体炎、咽喉部新生物等也可能与慢性咳嗽有关。
慢性鼻炎可分为变应性(包括季节性与常年性)和非变应性鼻炎等。变应性鼻炎即过敏性鼻炎,是由IgE介导的鼻黏膜的变应性炎症疾病。其主要症状是喷嚏、流清水样涕、鼻痒等。体征有鼻黏膜苍白、水肿、水样涕。实验检查、过敏原皮试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查阳性。非变应性鼻炎则比较复杂,其原因和发病机制均不完全清楚。非变应性鼻炎被定义为以鼻黏膜炎症反应和鼻功能紊乱为特征,而没有变态反应证据的鼻部疾病。
由于鼻窦炎经常继发于鼻炎,很少有不伴鼻炎的情况,因此目前多用“鼻-鼻窦炎”这一概念取代“鼻窦炎”。2012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头颈外科分会制定了《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指南将慢性鼻-鼻窦炎定义为鼻窦与鼻腔黏膜的慢性炎症,病程超过12周。诊断主要依据为临床症状,结合鼻腔检查所见和鼻窦放射影像学检查(CT)所见。临床症状包括主要症状(鼻塞,黏性、脓性鼻涕)和次要症状(头面部胀痛,嗅觉减退或丧失),诊断时要具备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关症状,其中主要症状必含其一。鼻腔检查可见来源于中鼻道、嗅裂的黏脓性分泌物,中鼻道黏膜充血、水肿或有鼻息肉。鼻窦CT检查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和(或)鼻道黏膜炎性病变。
四、治疗
1.诊断为UACS相关性咳嗽,或没有其他明确慢性咳嗽病因,或疑似UACS的患者都可以进行经验性的治疗。UACS经验性治疗的费用很低廉,推荐的药物是第一代抗组胺药及减充血剂。
第一代抗组胺剂代表药物为马来酸溴苯那敏(扑尔敏),其缺点是具有中枢镇静作用。但没有镇静作用的新一代抗组胺药止咳疗效不如第一代抗组胺剂,其机制可能与第一代抗组胺剂具有中枢性镇咳作用有关。
减充血剂也称血管收缩剂,常用的是伪麻黄碱,具有选择性收缩鼻腔血管的作用,能较好地缓解鼻塞,但它常常与其他药物组成复发制剂。局部使用也可选用1%麻黄素滴鼻,3~4滴,3次/天,但连续使用不得超过1周,长期应用会出现纤毛功能受损等。
2.基础疾病治疗 了解上气道疾病治疗的基本知识对UACS的治疗是非常有益的。治疗的一般性原则包括:(1)避免接触致病因素;(2)控制炎症,减少分泌物;(3)治疗感染;(4)矫正鼻部解剖结构异常等。
变应性鼻炎:首选鼻用糖皮质激素,如丙酸倍氯米松(每次每鼻孔50μg)或等同剂量的其他吸入糖皮质激素,每天1~2次。目前多用的是布地奈德、糠酸莫美松、丙酸氟替卡松等。各种抗组胺药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均有效果,首选无镇静作用的第二代抗组胺剂,常用药物为氯雷他定等。改善环境、避免变应原接触是控制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措施。变应原免疫治疗可能有效,但起效时间较长。
非变应性鼻炎:明确病因者需要尽量避免病因,然后给予对症治疗。病因不明者主要给予对症治疗。感染性鼻炎需要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如头孢类、大环内酯类。鼻喷激素、抗组胺药、抗胆碱能药(鼻用异丙托溴铵适用于过敏性和非过敏性四季性鼻炎的流涕、喷嚏、鼻塞和鼻后滴流等症状)、减充血剂。
慢性鼻-鼻窦炎:①鼻喷激素,可以控制鼻部炎症;②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小剂量(常规剂量的一半),长期使用,疗程不少于12周;③抗菌药物:考虑急性感染时,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④黏液溶解促排剂:起到稀释鼻腔分泌物,促进黏液排出;⑤抗组胺及白三烯修饰剂;⑥减充血剂严重鼻塞患者可以短期使用,不宜长期使用。
抗感染是治疗细菌性鼻窦炎的重要措施,但应注意与鼻腔吸入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减充血剂及纤毛促动剂等联合应用,减轻黏膜充血水肿,有利于分泌物的引流。细菌性鼻窦炎多为混合感染,抗菌谱应覆盖革兰阳性菌、阴性菌及厌氧菌,急性鼻窦炎治疗不少于2周,慢性鼻窦炎治疗建议使用4~12周。有证据表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低剂量(常规推荐量的1/2)长期疗法(不少于12周),可改善症状,减少术后复发。建议联合口服减充血剂(3周)及鼻用减充血剂(
在接诊此类慢性咳嗽患者时,要仔细询问病史,扩展临床思维,及时请耳鼻喉科会诊。目前对UACS仍存在不少争议,在诊断和治疗方面都缺乏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尤其是诊断还缺少公认、统一的标准。
资料来源:转载科普,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