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的阿司匹林(古往今来和正确吃法)
编辑:ddayh.cn
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为水杨酸的衍生物,既往用于治疗疼痛症的治疗。近年来发现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能阻止血栓形成,临床上用于心脑血管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治疗。
适应病症(现代主要的作用)(解热镇痛作用这里不再叙述)
阿司匹林对血小板的聚集有抑制作用,因此阿司匹林肠溶片适应症如下:
1.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发病风险
2.预防心肌梗死复发(预防)
3.中风的二级预防(预防)
4.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继发脑卒中的风险
5.降低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发病风险
6.动脉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后,如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动静脉分流术
7.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
8.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抽烟史、年龄大于50岁者)心肌梗死发作的风险。
吃法:建议晚饭后服用,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脑血栓形成大多数夜间发病,晚饭后服用,夜间血药浓度也许会偏高一些,有利于血栓的预防。故推荐晚饭后服用。
预防人群:1.无过敏,2.男性50岁,女性绝经后。特别提醒:是否用阿司匹林作为预防药物,要让大夫综合评估后而定。
不良反应:
1:胃肠道症状:是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是常见的胃肠道不良反应。 预防或者兼顾办法:晚饭后,或者同时口服胃粘膜保护剂(西米替汀、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等)(奥美拉唑与氯吡格雷有相互影响 不建议同时服用)
2:过敏反应:少见。
3: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的治疗或预防用药剂量通常在75-100mg/日(剂量很小),多数是不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
4:肝损害:转氨酶异常?,这种损害在停用阿司匹林后是可逆的,停药后血清转氨酶多在1个月内恢复正常。阿司匹林引起肝损害后,正确方法是停药,保肝治疗或者无须特殊治疗。
5:肾损害: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发生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肾功能减退。
6:对凝血系统的影响:凝血功能异常的病人应该谨慎使用。血小板减少的病人慎用!
7:瑞氏综合征
瑞氏综合征是一种急性脑病和肝脏脂肪浸润综合征,常常发生于某些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以后。病因尚不明确,但普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如病毒(流感病毒和水痘病毒)、水杨酸盐、外源性病毒如(黄曲霉素)、内在代谢缺陷等,各因素可相伴存在或各因素间相互影响而造成。临床上病毒性感冒时不主张使用阿司匹林。
8:交叉过敏反应:很少有过敏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