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门诊接诊了一位30岁的女性患者,这位患者近15年来左脚的前部常有间断性疼痛,常常在跑步、拎重物、登山后疼痛加重,在休息后缓解。疼痛的具体位置在第二个脚趾和脚掌连接的位置。查体后发现疼痛的部位骨质稍有膨大,且存在按压痛。做了左足正斜位X光片后,显示左足的第二跖骨头“关节面破坏”,并存在左足踇外翻畸形。至此,诊断就很明确了,原来,这位患者得了Freiberg病,即“第二跖骨头无菌性坏死”。
这是一种怎样的疾病?为什么会得这种疾病?应该如何治疗?本文就此病例做以简述。
Freiberg病,又称为第二跖骨头无菌性坏死,或幼年畸形性跖骨头软骨炎,是一种相对其他足踝疾病较为罕见的病症。想要了解这个疾病,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跖骨”和“跖骨头”。“跖zhí直”的意思是“脚面上接近脚趾的部分”,而“跖骨”其实就是连接着脚趾的骨(见图)。从内向外,依次命名为第一、第二…第五跖骨。
而所谓的“跖骨头”,即跖骨远端的膨大部分,跖骨头包含着关节面,意味着跖骨头与脚趾的趾骨相连。Freiberg病是一种好发于第二跖骨头的疾病,发生率为62%,也有发生于第三跖骨头的病例报道,但总体少见。它的病理变化和大多数骨坏死的病理变化类似,都是因为骨内血供中断进而导致的骨质坏死,骨小梁断裂塌陷,形成畸形的关节面,同时局部伴有无菌性炎症。
为什么会得Freiberg病?为什么Freiberg病好发于第二跖骨头?虽然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的原因解释,但学界普遍认为本病的发生原因和血液供应及应力作用有关。第二跖骨头的血供主要由足底内侧动脉的分支和第二跖骨背动脉供应,然而,在某些个体中,第二跖骨背动脉可能缺如,正是这种解剖上的变异,使得第二跖骨更容易缺血坏死。此外,由于第二跖骨处于人体负重长轴上,且第二跖跗关节几乎没有活动度,在整个步态周期中第二跖骨头势必承受最大的应力,容易造成累积劳损。简单来说,Freiberg病好发的原因主要有二:一、足部血管解剖上的变异,第二跖骨供血不足;二、第二跖骨长期承受较大应力,易发生劳损。本病好发于青少年人群,也与他们骨骺未完全闭合而又活动量较大,第二跖骨头长期处于应力集中状态有关。当然,如果患者同时合并有“踇外翻”,则更易发病,因为踇外翻一旦发生,足部的力线即改变,更多的身体重量会转移至第二跖骨,诱发骨坏死。创伤、代谢异常、大量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也是发病原因之一。
如何治疗呢?
Freiberg病应如何治疗?或许这是所有人最关注的问题。对于病变较轻的患者,可先尝试应用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的目标不仅在于缓解症状,更重要的是逆转骨骺微结构的损伤。 常见的有口服消炎止痛药、患肢制动、穿戴能使跖骨头减压的矫形支具或硬底鞋等。
若病情已久,且关节面存在畸形和骨性关节炎疼痛严重,则需要手术治疗。前文提到的那位女性患者就接受了第二跖趾关节置换手术,关节置换能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而保留的足趾长度,能保持足部正常的生物力学。且术式简单,创伤小,恢复快,已逐渐成为手术治疗的首选。该病例采用双柄硅胶铰链式假体,模拟了正常跖趾关节的生理结构,患者术后的关节活动能力得到保留,大大改善了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