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遗传和环境因素哪个对痛风更重要?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种族、不同的生活习惯,痛风的发病率确有不同。西藏、青海等地区的当地居民,痛风发病率较平原地区要高很多,除种族遗传原因外,居住地区处在高原、缺氧、寒冷等环境,当地人喜爱饮酒和高嘌呤饮食等是痛风高发的原因,所以说,痛风是种族遗传、地理环境、饮食等多因素导致的。
平原地区的人移居高寒缺氧的西藏、青海等地后,痛风的发病率明显比原住地高,这些人的遗传没有改变,改变的是生活环境,说明痛风的发病与环境关系密切。沿海地区食用海产品相对较多,一些非洲部落和太平洋岛国崇尚以胖为美的文化,也是痛风高发的地区和种族。
痛风曾经在国内属于罕见病,二战后痛风症由西方向“东进”,亚洲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区痛风发病率增加。近年来,国内各地区的痛风发病率都有升高,说明痛风发病不局限于地理环境、种族、遗传的因素,生活习惯、饮食结构、肥胖等同样是痛风发病的重要因素,痛风是遗传因素和生活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
痛风都是吃出来的吗?
人们很早就认识到痛风好发于暴饮暴食的人,虽然人体内的尿酸主要来源于内源性尿酸,但是,外源性高嘌呤饮食经过代谢转变为尿酸吸收入血,在短时间内快速升高血尿酸浓度,导致痛风急性发作,长期的高尿酸血症引起尿酸相关性疾病。
大部分水果及其鲜果汁属于低嘌呤饮食,可是果糖有一个特点,果糖可以加速嘌呤代谢产生更多的尿酸,果糖还可以促进尿酸吸收,所以,大量富含果糖的水果或新鲜果汁也能升高血尿酸浓度。
国外曾有上千人同时患痛风的事件,调查发现患者都食用过某一加工厂生产的肉罐头,肉罐头是高嘌呤食物,同时罐头中的防腐剂由于可抑制尿酸代谢,而引起痛风急性发作。尽管痛风与饮食关系密切,但是,痛风的病因涉及多方面因素,不能说所有痛风都是吃出来的。
如何知道自己患了痛风?
很多人是在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后才诊断痛风的,尽早发现、早期诊断并干预可以预防痛风的急性发作,要做到早期诊断痛风,就是及时发现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没有临床症状的健康人“没病找病”,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痛风的早期诊断,这就要求医生和读者具备痛风的知识,认识到血尿酸检测的意义。对于痛风好发人群,比如:有痛风家族史、中老年人、肥胖症、饮酒嗜好、长期高嘌呤饮食的人、有肾结石或足部关节炎病史等人群,检测血清尿酸水平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已经患有高尿酸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症、冠心病、应用升高尿酸药物、肿瘤化疗的患者,应该定期复查血清尿酸,尽量避免应用干扰尿酸的药物,积极纠正高尿酸血症。
痛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将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入到日常生活中,是预防痛风发作的重要因素。痛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受凉,注意保暖很重要,寒冷季节或气温骤变时更应该注意足部和关节部位的保暖。
即便是保暖也要注意环境卫生,经常起居的房间向阳更好,房间要保持干燥、通风、地面防滑,床铺适宜保暖、硬度适中,过软的床铺导致局部组织受压,影响血液循环。条件允许时坚持室外活动,老年人更应该增加晒太阳。
另外,低嘌呤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规律服药等也是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痛风患者应如何选择鞋袜?
痛风患者应当选择棉质的袜子,质地稍微厚一些,比较柔软,吸汗性能好,借以增加袜子对足部的保护功能,防止袜子和鞋子对足部产生较多的摩擦,加重疼痛甚至造成局部损伤。
袜口要宽松一些,过紧的袜口不利于足部的血液循环,可以加重患处的水肿。在穿鞋方面,以轻便、柔软、保暖、透气、舒适的鞋子为佳,如果是反复发作或者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局部痛风石形成或者关节畸形,应该选择偏大一号的鞋,不能穿着鞋跟过高的鞋款,那样会增加前掌跖骨的受力。
鞋的头型应该宽大一些,方形鞋头比较好,尖头鞋型对足部有束缚作用,压迫、摩擦足部第一跖趾部位,不利于足部的健康。
保持鞋子的清洁卫生很重要,建议经常清理、更换鞋子,这样可以预防足部皮肤的破溃感染。
另外,一定注意鞋子要跟脚、方便穿脱、防滑、安全性能好,不建议穿着家居鞋,由于鞋型过于宽大,质地过于松软,这种鞋型不跟脚,夸张的卡通造型使得鞋型不符合人体步距规律,被绊倒、摔伤的机会增加。尽量在下午或黄昏时间购置新鞋,初次试穿时不应超过半小时,如果没有挤压或摩擦才可逐渐增加穿用时间。
热门风湿免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