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2年
编辑:ddayh.cn
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2年,昆明)
2015-02-10抗感染之港
-----【临床指南】-----
-----可乐必妥?抗感染之港 出品-----
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常见病,是鼻窦及鼻腔的慢性炎性疾病。其发病与许多因素有关,病理生理学机制复杂,诊断和治疗对临床医师具有挑战性。欢迎大家进入阅读。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
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常见病,是鼻窦及鼻腔的慢性炎性疾病。其发病与许多因素有关,病理生理学机制复杂,诊断和治疗对临床医师具有挑战性。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的专家根据国内临床实践的需要,在2008年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8年,南昌)的基础上,参考国外最新进展,对2008年指南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修订和更新,以期更好地适应我国国情和临床需要,进一步提高我国慢性鼻-鼻窦炎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临床定义
慢性鼻-鼻窦炎是指鼻窦与鼻腔黏膜的慢性炎症,病程超过12周。
临床分类
慢性鼻-鼻窦炎临床可以分为两型:
1.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s,CRSsNP);
2.慢性鼻-鼻窦炎伴有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
诊断
一、症状
1.主要症状:鼻塞,黏性或黏脓性鼻涕。
2.次要症状:头面部胀痛,嗅觉减退或丧失。
诊断时以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关症状为依据,其中主要症状中的鼻塞、黏性或黏脓性鼻涕必具其一。
二、检查
1.鼻内镜检查:来源于中鼻道、嗅裂的黏性或黏脓性分泌物,鼻黏膜充血、水肿或有息肉。
2.影像学检查:鼻窦CT扫描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和(或)鼻窦黏膜炎性病变。
诊断时依据临床症状、鼻内镜检查和(或)鼻窦CT扫描结果进行。对儿童慢性鼻-鼻窦炎诊断时应严格掌握CT扫描的指征。
三、病情评估
对患者病情作整体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查找病因和诱发因素、判断病变类型、范围及严重程度,并据此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以及对治疗效果和预后进行评估。
药物治疗
一、抗炎药物:1.糖皮质激素;2.大环内酯类药物。
二、抗菌药物:慢性鼻-鼻窦炎伴急性感染时,可以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常规剂量,疗程不超过2周。
三、黏液溶解促排剂
四、抗过敏药物
五、中药
六、减充血剂
七、鼻腔冲洗
手术治疗
一、手术适应证
慢性鼻-鼻窦炎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可手术治疗:
1.影响窦口鼻道复合体或各鼻窦引流的明显解剖学异常;
2.影响窦口鼻道复合体或各鼻窦引流的鼻息肉;
3.经药物治疗症状改善不满意;
4.出现颅内、眶内等并发症。
二、围手术期处理
围手术期处理是以手术为中心,原则上应包括手术前1~2周至手术后3~6个月的一系列用药策略及处理原则。
疗效评定
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科学的疗效评价方法应建立在与治疗前症状体征相对比的、客观检查结果的基础之上。疗效评定时间应该在坚持随访的前提下进行,近期疗效评定不少于3个月,远期疗效评定不少于1年。在综合评定患者症状改善、鼻-鼻窦黏膜恢复状态和(或)CT检查结果基础上,将治疗效果分为:病情完全控制、病情部分控制、病情未控制三种。
参考评价指标为:
1.病情完全控制:症状完全消退,VAS总评分为0分,Lund-Mackay和(或)Lund-Kennedy总评分不超过1分。手术后内镜检查窦口开放良好,窦腔黏膜水肿消失,无黏性或黏脓性分泌物,上皮化良好。由于内镜手术使术腔解剖结构发生变化,手术后的鼻内镜检查可不与手术前进行对照。
2.病情部分控制:症状明显改善但未完全消退,术后VAS总评分减少3分或以上、Lund-Mackay鼻窦病变评分术后较术前均减少1分或以上,和(或)Lund-Kennedy总评分超过1分。手术后内镜检查表现为窦腔黏膜部分区域水肿、肥厚或肉芽组织形成,有少量黏性或黏脓性分泌物。手术后术腔评定单侧总分低于3分视为明显改善。
3.病情未控制:症状无改善或无明显改善,各项评分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Lund-Mackay与Lund-Kennedy总评分均无明显减少。手术后内镜检查表现为窦腔黏膜充血水肿,息肉组织形成或结缔组织增生,较广泛粘连,窦口狭窄或闭锁,有黏性或黏脓性分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