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在补钙,为啥骨质还疏松?
编辑:ddayh.cn
弯个腰、打个喷嚏、提个重物或者平地滑倒、轻微扭伤就能发生骨折,这事要在以前,60多岁的老人无论如何也是不会相信的,直到这事发生在自己身上才会有切身体会。那天,一位老大妈弯腰端了一盆水,准备挺身站直时,腰扭了一下。当时她觉得腰有点痛,以为是肌肉扭伤了,休息几天就会好。然而几天后,腰痛越来越厉害,到医院拍片检查,发现是腰椎压缩骨折,老人家觉得不可思议!而医生告诉她——罪魁祸首是骨质疏松。老人百思不得其解!“我天天在补钙,咋会骨质疏松呢?”。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 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将其定义为以骨强度下降和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提示骨量降低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但还存在其他危险因素。骨质疏松症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女性绝经后5~10年内;老年骨质疏松症一般指7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或药物及其他明确病因导致的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怎么引起的?
1.内分泌因素: 女性病人由于雌激素缺乏造成骨质疏松,男性则为性功能减退所致睾酮水平下降引起的。绝经后5年内会有一突然显著的骨量丢失加速阶段,每年骨量丢失2%~5%是常见的,约20%~30%的绝经早期妇女骨量丢失>3%/年,称为快速骨量丢失者,而70%~80%妇女骨量丢失 2.遗传因素: 骨质疏松症以白人尤其是北欧人种多见,其次为亚洲人,而黑人少见。
3.营养因素: 钙的缺乏导致甲状旁腺素分泌和骨吸收增加,低钙饮食者易发生骨质疏松,维生素D的缺乏导致骨基质的矿化受损,可出现骨质软化症,长期蛋白质缺乏造成骨机制蛋白合成不足,导致新骨生成落后,如同时有钙缺乏,骨质疏松则加快出现,维生素C是骨基质羟脯氨酸合成中不可缺少的,能保持骨基质的正常生长和维持骨细胞产生足量的碱性磷酸酶,如缺乏维生素C则可使骨基质合成减少。
4.废用因素: 活动减少,使肌肉强度减弱,机械刺激少,骨量减少。老年人患有脑卒中等疾病后长期卧床不活动,因废用因素导致骨量丢失,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
5.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物、芳香化酶抑制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抗病毒药物、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质子泵抑制剂和过量甲状腺激素等。
6.疾病:包括性腺功能减退症等多种内分泌系统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胃肠道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肌肉疾病、慢性肾脏及心肺疾病等。
7.其他因素:不健康生活方式:包括体力活动少、吸烟、过量饮酒、过多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营养失衡、高钠饮食、体质量过低等。
骨质疏松临床有何症状?
如何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主要基于DXA骨密度测量结果和/或脆性骨折。
DXA测量的骨密度是目前通用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指标。对于绝经后女性、50岁及以上男性。建议参照WHO推荐的诊断标准,基于DXA测量结果:骨密度值低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1个标准差及以内属正常;降低1~2.5个标准差为骨量低下(或低骨量);降低等于和超过2.5个标准差为骨质疏松;骨密度降低程度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同时伴有一处或多处脆性骨折为严重骨质疏松。骨密度通常用T-值(T-Score)表示,T-值= (实测值-同种族同性别正常青年人峰值骨密度)/同种族同性别正常青年人峰值骨密度的标准差。基于DXA测量的中轴骨(腰椎1-4、股骨颈或全髋)骨密度或桡骨远端1/3骨密度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是T-值≤-2.5。
骨质疏松症危害?
如何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1. 调整生活方式
(1) 加强营养,均衡膳食:建议摄入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推荐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0.8~1.0 g/kg体质量,并每天摄入牛奶300 ml或相当量的奶制品。(2) 充足日照:建议上午11:00到下午3:00间,尽可能多地暴露皮肤于阳光下晒15~30 min,每周两次,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3) 规律运动:适合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运动包括负重运动及抗阻运动,推荐规律的负重及肌肉力量练习,以减少跌倒和骨折风险。肌肉力量练习包括重量训练,其他抗阻运动及行走、慢跑、太极拳、瑜伽、舞蹈和兵乓球等。运动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4) 戒烟。(5) 限酒。(6) 避免过量饮用咖啡。(7) 避免过量饮用碳酸饮料。(8) 尽量避免或少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2. 骨健康基本补充剂
(1)钙剂:指南推荐:成人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800 mg(元素钙),50岁及以上人群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1000~1 200 mg。尽可能通过饮食摄入充足的钙,饮食中钙摄入不足时,可给予钙剂补充。钙剂选择需考虑其钙元素含量、安全性和有效性。不同种类钙剂中的元素钙含量不同,其中碳酸钙含钙量高,吸收率高,易溶于胃酸,常见不良反应为上腹不适和便秘等。枸橼酸钙含钙量较低,但水溶性较好,胃肠道不良反应小,且枸橼酸有可能减少肾结石的发生,适用于胃酸缺乏和有肾结石风险的患者。高钙血症和高钙尿症时应避免使用钙剂。补充钙剂需适量,超大剂量补充钙剂可能增加肾结石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在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中,钙剂应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表明单纯补钙可以替代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2)维生素D:充足的维生素D可增加肠钙吸收、促进骨骼矿化、保持肌力、改善平衡能力和降低跌倒风险。维生素D不足可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增加骨吸收,从而引起或加重骨质疏松症。同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可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
(3)抗骨质疏松症药物:1. 双膦酸盐类、2. 降钙素类、3. 绝经激素治疗、4.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类等等,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