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一、月经的定义
妇产科学中,月经的定义是指,伴随着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又分为增殖期、分泌期、月经期。而只有排卵后产生孕激素才能有分泌期的改变,从中可以看出我们平时所谓的月经必须是排卵后产生孕激素,孕激素使子宫内膜发生分泌期改变,到了黄体晚期,雌孕激素下降,导致子宫内膜剥脱出血即月经来潮。
正常情况下,随着卵泡逐渐长大,到了月经中期当雌激素大于200pg/ml并且持续50个小时以上,就会对LH及FSH产生正反馈作用,LH达到高峰,从而就会诱发排卵,排卵后黄体形成,黄体分泌雌、孕激素,使子宫内膜发生分泌期改变,到了黄体晚期,雌孕激素下降,最后形成月经。
二、正常的月经有四个要素:
1、月经周期频率:正常的月经频率是21~35天,小于21天为月经频发,大于35天为月经稀发。
2、月经周期规律性:相邻月经周期天数相差不超过7天。
3、经期长度:正常的经期应该是3~7天。
4、经期出血量:正常月经量为20~60ml,小于5ml叫月经过少,大于80ml叫月经过多。
但是大家要明白,我们平时所谓的月经过多、月经过少,必须是保证有排卵后的月经量,而如果患者为排卵障碍,没有排卵就没有孕激素产生,子宫内膜长期在雌激素作用下就会出现不规则出血,此时的出血就不能称之为月经,既然不能称为月经,所以出血量多、量少,也就不能称为月经过多、月经过少了。
三、月经正常,一定都有排卵吗?
临床上在有正常月经周期的人群中,并不是都有排卵的,其中有3%~5%是无排卵的。对于月经周期正常的患者,如果考虑排卵异常,是需要监测排卵的:可以监测基础体温、超声监测排卵,或下次月经的前5~9天查孕激素,确定是否有排卵。
所以在临床中,患者所说的月经并不一定是我们所谓的有排卵性的月经,可能为不规则出血,此时当我们看到性激素检查与患者所谓的月经不相符时,不要被她们所说的月经迷惑,需要进一步检查,确定患者出血的原因。
四、为什么要强调是否有排卵?
1、我们之所以强调有排卵的月经,是因为如果患者没有排卵,就缺乏孕激素的分泌,子宫内膜长期在雌激素的作用下,没有孕激素的转换,第一可以出现月经紊乱;第二容易发生子宫内膜病变。
2、孕激素对抗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增殖作用有三个主要的机制:
①可以通过减少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来对抗雌激素。
②可以抑制子宫内膜DNA的合成。
③可以使活性强的雌二醇向活性弱的雌酮转化。
3、我们在临床中当碰到患者由于不排卵所致的月经紊乱,“缺什么,补什么”需要及时给予孕激素治疗,补充了孕激素,第一患者月经规律,第二避免子宫内膜病变的发生,而第二个目的才是最重要的,补充孕激素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要保护子宫内膜,避免内膜病变的发生。
通过以上讲解,大家明白了什么叫月经,而且也明白了患者所说的月经并不一定是我们所谓的有排卵性的月经,可能为不规则出血,此时需要做相应检查,明确出血原因,给予合理治疗。
五、那么如果月经周期基本规律,但是周期为40天或50天左右的患者,需要不需要处理呢?
1、因为正常月经频率为21~35天,在此期间的排卵概率非常大,只有3%~5%是无排卵的,而如果月经周期大于35天,则为稀发排卵,即无排卵概率比较大,并且月经的本质是排卵后产生孕激素,使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从而来对抗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增殖作用,降低子宫内膜病变的发生,也就是说是否有排卵最重要。所以对于月经周期基本规律,但是为40天或50天左右,是需要监测排卵,明确患者是否有排卵。可以基础体温监测,如为双相型则表明有排卵,可暂观察。如果为单相则表明没有排卵,患者此时缺乏孕激素,子宫内膜长期在雌激素作用下就容易患子宫内膜病变,所以即使患者表面上月经周期规律,也需要定期补充孕激素,只要2个月之内子宫内膜能在孕激素的充分转化下,就能减少子宫内膜病变的发生。
2、另外子宫内膜病变不只是由于排卵障碍,缺乏孕激素所致,肥胖、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也是引起子宫内膜病变的高危因素,可导致子宫内膜局部孕酮抵抗及雌激素活性增加。所以还要嘱患者改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加强锻炼、饮食控制,同时积极纠正胰岛素抵抗及代谢性疾病。
热门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