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欬,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本条论太阳伤寒兼水饮的证治,“伤寒表不解”,系指风寒束表,皮毛闭塞,卫阳被遏,营阴郁滞,除条文中所载发热外,还应见恶寒、无汗、身体疼痛、脉浮紧等;“心下有水气”,是水饮停蓄于心下胃脘部,此处心下为广义范围的心下(胸部+肺胃),表寒引动内饮,水寒相搏,水饮扰胃,致使胃气上逆则干呕,水寒射肺,致使肺气上逆则咳喘痰多而稀;条文中自“或渴”以下,皆为或然症。由于水饮之邪变动不居,可随三焦气机升降出入,或壅于上,或积于中,或滞于下,故其症状也多有变化。
水停为患,一般不渴,但饮停不化,津液不滋,也可口渴,但多渴喜热饮,或饮量不多;水走肠间,清浊不分则下利;水寒滞气,气机不利,故小便不利,甚则少腹胀满;水寒射肺,肺气上逆则喘。诸或然症,并非必然出现,但病机关键为水饮内停。本证为外有表寒,内有水饮。故以小青龙汤发汗蠲饮,表里同治。
【辨证要点】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苔白滑,脉浮为辨证要点,俗称为“水样的鼻涕,水样的痰”。因本方多温燥之品,辛散温化之力较强,应以确属水寒相搏于肺者,方可使用,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证者,不宜使用。
【加减用药】若鼻塞、清涕多者,加苍耳子、辛夷以通鼻窍;表寒较轻,去桂枝,改用炙麻黄;有热象而见烦躁者,加石膏、黄芩以清郁热;喉中痰鸣,加射干、杏仁、紫菀、款冬花以化痰降气平喘;水肿者,加茯苓、猪苓以利水消肿。
【现代应用】过敏性鼻炎,卡他性眼炎,卡他性中耳炎,流行性感冒,肺炎,支气管哮喘,肺心病等属于外寒里饮证者。特别注意的是,小青龙汤可治疗庚子年春季突发瘟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之表里俱寒证,中药治疗方(清肺排毒汤)中含有此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