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柴胡,性味苦,微寒。归肝、胆经。其功能主治为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官脱垂,脱肛。
临床应用:
1. 用于寒热往来、感冒发热等症。治疗邪在少阳、寒热往来,常与黄芩、半夏等同用;治感冒发热,与葛根、石膏、黄芩配伍。
?2. 用于肝气郁结、胁肋疼痛、月经不调等。与当归、白芍、香附、郁金等药同用。
3. 用于气虚下陷、久泻脱肛、子宫下垂等症。配党参、黄芪、升麻等。用法用量:煎服,3~9g。
柴胡主升,前人书中屡言之,如张洁古《医学启源》云:“柴胡,少阳、厥阴引经药也……引胃气上升,以发散发热。”自其高足李东垣有补中益气汤之制,藉柴胡生发之气,与参、芪、术同用,振清阳而举下陷,故后世强调柴胡为升药者多,对于柴胡又为降药则论者甚鲜。
《神农本草经》谓柴胡“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知其有疏通肠胃的功能,虽未明指其可以通便,亦可于言外得其旨矣。柴胡的通便作用,可从小柴胡汤的适应证中受到启发。
《伤寒论》谓:“阳明病,胁下鞕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成无己为本条作了下列的注解:“阳明病,腹满不大便,舌上苔黄者,为邪热入腑,可下;若胁下鞕满,虽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为邪未入腑,在表里之间,与小柴胡汤以和解之。”方有执释本方之机制谓:“上焦通,鞕满开也;津液下,大便行也……胃和则身和汗出而病解。”要之,小柴胡汤所主之便秘,绝非燥屎内结,乃三焦气机不行,津液无以下输所致之“不大便”,小柴胡汤能枢转少阳,疏通三焦,俾气机调畅,津液得下,而大便自通矣。若用柴胡剂以通热结津干之燥屎,殊非所宜。
柴胡能升能降,李东垣早已有说:“欲上升则用根,酒浸;欲中及下降,则生用梢。”根升梢降,这是药物效用的一般规律。朱老认为,柴胡的能升能降作用,并不在东垣所说的生用、制用、用根、用梢上(何况现时药房已无根梢之分),唯在其用量之大小上。用于升提,一般用量为3?10g;用于下降,一般用量为20?30g,以上均指汤剂用量。
据老中医经验,大量柴胡的应用,一是外感热病(感冒、疟疾、肺炎、肠伤寒等)过程中,既非表证之可汗而发之,又非里证之可清可下,而见寒热往来,或发热持续不退,胸胁苦满,大便不通,用之清热通便;二是杂病中常见之肝气郁滞,胁肋胀满,便下不爽,或有便意而不能排出者,用之助其疏泄,即前人所谓“于顽土中疏理滞气”之意,以上证候,虽有外感、内伤之别,但其舌上必有白苔,且多较垢腻,方可任柴胡之疏达,此为辨证之眼目,不可忽之。如血压偏高,而舌质红绛者,不宜应用。
热门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