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1.治哮必用薄味道,不可纯用凉药,必带表散。
2.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治痰法,实脾土,燥脾湿是治其本。
3.肺虚无痰宜保肺以滋其津液;脾虚无痰宜培脾以化其痰涎;肾虚无痰宜补肾以引其归净,胁为肝胆之区,禁用汗、吐、下三法。
4.(胁痛)《经》曰:溲而便脓血,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沉自除。
5.平治衡量,察脉之浮沉;去菀陈座者,疏涤肠胃也。
6.开鬼门、洁净府者,发汗、利小便也。
7.治血三要:宜行血,宜补肝,宜降气。
8.(痿)断不成做风治而用风药。经曰:"治痿独取阳明。"
9.治癫贵于养心,兼于行痰;
10.治狂务于祛邪,灭火为要。
11.大略狂为痰实,癫为心血少,治法俱豁痰顺气,清火平肝。
12.热痰从急惊,当泻;脾虚从慢惊,当补。
13.虚者,须培肾元,以蓄于肾也;气贫血者,须调脾胃,以气血生于脾胃也。
14.肾外阳虚则肝心之病起;肾外阳虚则脾肺之病生。
15.胃为阳土,宜凉宜润;肝为刚净,宜柔宜和。
16.肾净内寓实阳,非温不纳;肝净内寄相火,非清不宁。
17.乙癸同流,肝肾同治;滋肾水即以荣肝木;泻怒火即以安肾水。
18.善嚏者,肺病也。善噫者,脾病也。欠伸者,胃病也。
19.不雅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20.持脉无道,虚静为保。把脉之法,心空为。
21.举之无缺,按之不脚(浮脉);举之不脚,按之无缺(沉脉)。
22.脾净宜补则健;胃腑宜疏自清。脾喜暖而恶寒;土恶湿而喜燥。
23.胃阳不伤不吐;脾阳不伤不泻。邪反不让不痛;营卫不乖不寒热。
24.宜补脾阳者,虽干姜、附女转能生津;宜补脾阳者,虽石膏、知母转能开胃。
25.热邪伤阳,阳明消烁,宜清宜凉;太阳告困,湿清洋溢,宜温宜散。
26.血得寒则凝,得热则行,见黑既行。
27.血之掉于吐衄者,阳明之不降也;血之掉于便脲者,太阳之不升也。
28.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最好。
29.暑热伤气,害气而暑自消;暑热伤阳,害阳而暑自退。
30.水系有形之饮;湿为无形之邪。湿为沉清无量之邪;从外而受者,皆由地外之气升腾;从内而生者,皆由脾阳之气不运。
31.燥邪辛润以开之;湿邪辛淡以开之。
32.气无缺即是火;气不脚便成寒。
33.阳虚者能发烧,以实阳吃亏,水不制火也;阳虚者能发烧,以元阳败竭,火不归流也。
34.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去,其病为实。
35.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精补;精补不如神补。
36.上气虚者,升而举之;下气虚者,纳而归之;外气虚者,温而补之。
37.脉缓和者,元气之来也;脉强峻者,之至也。
38.熟读而精灵自启,思深而神鬼可通。李士材
39.卑古而泥古,进退皆榛芜;卑古而不泥古,无可无。《北方医话》
40.前人用药立例,耳。果例达变,正在后人推广之也。《汪石山医学全书》
41.善医者,泛博。不善医者,小心取斗胆均误也。《古今医案按/俞按》
42.理不必深,但期征实;论不必高,但求合用。《周学海医学全书》
43.暑无之分。尿无赤清之别。
44.病人不忌口,大夫白脱手。
45.疹是太阳风热。癍是阳明火毒。
46.巅顶之上,唯风可到。欲求南风,先开北牖。
47.肠痈下不厌早,肠癖补不厌迟。
48.无水舟停,增水行舟。
49.风为百病之长,头为诸阳之会。
50. 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热门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