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术语和定义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其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ALD)相似,但患者无过量饮酒史,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硬化、肝细胞癌。NAFLD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组分,肥胖、血脂紊乱、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是其肯定的危险因素。临床诊断标准为存在肝细胞脂肪变的影像学或组织学依据,并能除外过量饮酒、药物或遗传性疾病等可导致肝脂肪变的其他病因。
中医辨证
1.辨证要点
脂肪性肝病根据其临床表现,归属于“肝癖”、“胁痛”、“积聚”等范畴。本病患者不少经由体检发现,无明显症状,应从病因病机出发进行诊治。多数医家认为饮食不节、劳逸失度、情志失调、久病体虚、禀赋不足是其主要病因。饮食不节、劳逸失度、脾胃乃伤、或情志失调、肝气郁结、肝气乘脾、或久病体虚、脾胃虚弱,均可致脾失健运,湿浊内生;湿邪日久,郁而化热,而出现湿热内蕴;禀赋不足或久病及肾,肾精亏损,气化失司,痰浊不化,痰浊内结,阻滞气机,气滞血瘀,瘀血阻络,终致痰瘀互结。本病病位在脾,涉及肝、肾诸脏,其病理基础与痰、湿、浊、瘀、热等有关,证属本虚标实,脾虚为本,痰浊血瘀为标。
2.辨证分型
(1)肝郁脾虚证
右胁肋胀满或走窜作痛,每因烦恼郁怒诱发,腹胀便溏,腹痛欲泻,倦怠乏力,抑郁烦闷,时欲太息,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或腻,脉弦或弦细。
(2)湿浊内停证
右胁肋不适或胀闷,形体肥胖,周身困重,倦怠乏力,胸脘痞闷,头晕恶心,食欲不振,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
(3)湿热蕴结证
右胁肋胀痛,口黏或口干口苦,胸脘痞满,周身困重,食少纳呆,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痰瘀互结证
右胁下痞块,右胁肋刺痛,纳呆厌油,胸脘痞闷,面色晦滞,舌淡黯,边有瘀斑,苔腻,脉弦滑或涩。
中医内治法
1.汤剂
(1)肝郁脾虚证
治法:疏肝健脾。
方药:逍遥散加减。
①处方来源:宋·和剂局《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②药物:柴胡、白术、白芍、当归、茯苓各9g,薄荷3g,生姜、炙甘草各6g。
③加减:肝区痛甚者,可加香附、川楝子、延胡索、旋覆花、郁金、茜草等;乏力气短者,酌加黄芪、党参、太子参;食少纳呆者,加山楂、鸡内金、炒谷麦芽;烦躁易怒者,加丹皮、栀子等。
④煎服法:水煎服,1剂/d,150ml,2次/d。14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3个疗程。
(2)湿浊内停证
治法:祛湿化浊。
方药:胃苓汤加减。
①处方来源:元·朱丹溪《丹溪心法》。
②药物:泽泻15g,苍术、猪苓、茯苓、厚朴、白术各9g,桂枝、陈皮各6g,炙甘草3g。
③加减:周身困重、倦怠乏力明显,加黄芪、党参、柴胡、草果、茯苓皮等;偏热者,去桂枝,加车前子、滑石、茵陈、虎杖等;胸脘痞闷重者,加瓜蒌皮、苏梗、枳实、郁金等;呕恶者,加半夏、藿香、竹茹等。
④煎服法:水煎服,1剂/d,150ml,2次/d。14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3个疗程。
(3)湿热蕴结证
治法:清热化湿。
方药:三仁汤合茵陈五苓散加减。
①?处方来源:明·吴昆《医方考》、汉·张仲景《伤寒论》。
②药物:泽泻、杏仁、茵陈各15g,生薏苡仁、滑石各18g,厚朴、白蔻仁、通草各6g,制半夏、茯苓、猪苓、白术各9g,生甘草3g。
③加减:湿热偏盛者,可加黄连、黄芩、虎杖、龙胆草、栀子等。
④煎服法:水煎服,1剂/d,150ml,2次/d。14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3个疗程。
(4)痰瘀互结证
治法:活血化瘀,祛痰散结。
方药:血府逐瘀汤合二陈汤加减。
①?处方来源:清·王清任《医林改错》、宋·和剂局《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②药物:陈皮15g,桃仁、制半夏各12g,红花、茯苓、当归各9g,柴胡3g,枳壳、桔梗、赤芍、川芎、甘草各6g,生地黄、牛膝各9g。
③加减:刺痛明显,可加郁金、失笑散、莪术、乳香等。
④煎服法:水煎服,1剂/d,150ml,2次/d。14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3个疗程。
复合证型的治疗可根据上述方剂联合加减使用。湿热夹瘀型可选用降脂颗粒(虎杖、绞股蓝、茵陈、丹参各15g,荷叶9g)。
2.中成药
(1)肝郁脾虚证
强肝胶囊(颗粒):
①处方来源:2017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后简称2017年版《医保目录》)。
②药物组成:茵陈、板蓝根、当归、白芍、丹参、郁金、黄芪、党参、泽泻、黄精、地黄、山药、山楂、六神曲、秦艽、甘草。
③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补脾养血、益气解郁。用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病、脂肪肝、中毒性肝炎等。
④用法用量:1次5粒(颗粒为1次1包),2次/d。每服6d停1d,8周为1个疗程,停1周,再进行第二疗程。
舒肝康胶囊:
①处方来源:中成药国家标准(内科肝胆分册)ws-11224(ZD-1224)2002。
②药物组成:黄芪、党参、麦冬、当归、白芍、柴胡、黄芩、郁金、枳壳、茯苓、甘草、五味子、葡醛内酯。
③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柔肝健脾。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烦躁易怒、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胸胁胀痛。
④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
(2)湿浊内停证
壳脂胶囊:
①处方来源:2017年版《医保目录》。
②药物组成:甲壳、制何首乌、茵陈、丹参、牛膝。
③功能主治:消化湿浊,活血散结、补益肝肾。用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湿浊内蕴、气滞血瘀或兼有肝肾不足郁热证,症见肝区闷胀不适或闷痛、耳鸣、胸闷气短、肢麻体重、腰膝酸软、口苦口粘、尿黄、舌质暗红,苔薄黄腻、脉或弦数或弦滑等。
④用法用量:口服,5粒/次,3次/d。
(3)湿热蕴结证
胆宁片:
①处方来源:2017年版《医保目录》。
②药物组成:大黄、虎杖、青皮、陈皮、郁金、山楂、白茅根。
③功能主治:疏肝利胆,清热通下。用于肝郁气滞、湿热未清所致的右上腹隐隐作痛、食入作胀、胃纳不香、嗳气、便秘。
④用法用量:口服,5片/次,3次/d。饭后服用。
化滞柔肝颗粒:
①处方来源:2017年版《医保目录》。
②药物组成:茵陈、决明子(清炒)、大黄(酒炖)、泽泻、猪苓、山楂、苍术(麸炒)、白术(麸炒)、陈皮、瓜蒌、女贞子(酒蒸)、墨旱莲、枸杞子、小蓟、柴胡(醋炙)、甘草。
③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化浊解毒、祛瘀柔肝。用于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湿热中阻证,症见肝区不适或隐痛,乏力,食欲减退,舌苔黄腻。
④用法用量:开水冲服。1袋/次,3次/d,每服6d需停服1d。
(4)痰瘀互结证
大黄蟅虫丸:
①处方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一部。
②药物组成:熟大黄、土鳖虫(炒)、水蛭(制)、虻虫(去翅足,炒)、蛴螬(炒)、干漆(煅)、桃仁、炒苦杏仁、黄芩、地黄、白芍、甘草。
③功能主治:活血破瘀,通经消癥。用于瘀血内停所致的癥瘕、闭经,症见腹部肿块、肌肤甲错、目眶黯黑、潮热羸瘦、经闭不行。
④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3g/次,小蜜丸3~6丸/次,大蜜丸1~2丸/次,1~2次/d。
中医外治法
一般取穴丰隆、足三里、太冲、肝俞、三阴交等,根据病者的情况,采取不同手法及方式,或补或泻,或针或灸,或采用其他穴位刺激法。穴位埋线疗法对NAFLD及肥胖有效,可选取中脘、气海、天枢、脾俞、肝俞、太冲、丰隆、足三里、三阴交等穴,2周埋线1次。
热门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