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贾某,女,47岁,工人。
初诊时间:1988年4月8日。
颜面湿疹1年余,因汗出中风所致,外用肤轻松等治疗不愈,瘙痒,口苦,睡眠好,大便干,傍晚身体酸困乏力、欲睡,白带多,舌暗苔灰白,脉弦细、两寸不扬。为气虚中风湿盛。当益气疏风化湿为治。
处方:荆芥9g,防风9g,党参12g,羌活9g,白芷9g,川芎9g,川朴9g,陈皮9g,僵蚕9g,蝉衣9g,藿香9g,薏苡仁15g,乌梢蛇9g,赤小豆12g。6剂,水煎服。
二诊(4月15日):面部痒疹外透增加,后项出疹,两手背及鱼际部也有,刺痒特甚,滋水挤出则痒轻,大便好转,舌嫩苔少,脉浮弦。为风湿邪气达表之象,仍用上法加减治疗。
处方:羌活9g,防风9g,荆芥9g,川芎9g,地肤子15g,白鲜皮15g,枳壳12g,桔梗9g,前胡9g,柴胡15g,连翘12g,蒲公英15g,苍耳子12g,金银花15g。6剂,水煎服。
三诊(4月22日):服上方后面部湿疹减轻,滋水减少,后项及手部仍有湿疹(头晕,自觉有热从内发,是好现象),舌质嫩少苔,脉浮弦微紧。仍遵上方加减。
处方:羌活9g,防风9g,荆芥9g,川芎9g,地肤子15g,白鲜皮15g,白芷9g,黄芩9g,柴胡12g,桔梗9g,连翘12g,蒲公英18g,苍耳子12g,金银花15g,蝉衣9g,乌梢蛇9g,薏苡仁15g,土茯苓30g。6剂,水煎服。
四诊(4月29日):病已大见好转,内服药同前。
继开外用药:青黛6g,黄柏6g,煅石膏24g,滑石24g,铜绿6g,枯矾1.5g,松香1.5g,苦参6g,冰片0.5g,轻粉0.5g(另研)。上药共研细末,流水处用药末干渗,干处可用鸡蛋黄油调药末涂搽。
按语
太阳为开,太阴亦为开,颜面湿疹已1年余,因汗出中风所致,病在太阳,属表证。但又有身体酸困乏力、欲睡,白带多,舌暗苔灰白,脉弦细、两寸不扬等脾气虚、湿气盛之症,病属太阴,但总体上仍属太阳太阴表证。以《局方》川芎茶调散方(川芎、荆芥、防风、细辛、薄荷、白芷、炙甘草、羌活)去细辛、薄荷、炙甘草,加党参、川厚朴、陈皮、僵蚕、蝉衣、藿香、薏苡仁、乌梢蛇、赤小豆,以益气疏风、化湿通络为治。二诊时面部痒疹外透增加,后项也出疹,两手背及鱼际部也有,刺痒特甚,滋水挤出则痒轻,脉浮弦,乃风湿邪气达表,以荆防败毒散方加减为治。三诊、四诊仍以上法加减治疗,并以外用药青黛散合铜绿散加减,进行局部治疗。
热门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