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由麻黄二两、细辛二两、附子一枚共三味药组成,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这是导师黄煌教授善于使用的经典方剂之一,先生从医30多年,阅读大量的医案,并结合了自己的临床心得,对本方从方证的角度着手归纳,认为应具备以下三点:一、精神症状:萎靡困倦等低下表现;二、恶寒症状,程度越重越是使用的指征;三、舌脉:舌淡苔水滑、脉沉迟或微弱。长期以来,本方一直被视为“太少两感证”的经典方药,而先生认为应理解为少阴之体复感太阳,也因此使得本方对于阳虚之体有广泛的使用场合。这一太阳证应伴有三个显著的全身症状:1、严重的恶寒感,2、极度的疲倦感,3、病程多迁延不愈。现介绍案例,以飨读者。
一、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陈某某 女60
05-09-01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11年,近三年加重,晨僵明显,易汗,腕关节踝关节肿胀疼痛。
浑身疼痛欲蜷卧,须臾好转。虫类药后可以止痛但不能除根。
舌质坚老暗淡---瘀热。苔黄根腻,口干。
下肢浮肿。夜汗多。
止痛散瘀热。
生麻黄10肉桂6桂枝10生甘草3制附片10北细辛6黄芩20黄柏10干姜10白术20赤白芍20红枣30
05-09-08
药后汗出,舒适。
气色好转,汗多。
防风12知母12桂枝15
05-09-15
蜈蚣等药后身上起痒疹少许。
病情进步不太明显,汗多,口渴。
生麻黄10肉桂6桂枝10生甘草3生石膏15白术20连翘30黄芩20山栀10黄柏6干姜10红枣20
自己案例2006-4-28星期五
冯某某,男性,65岁,已婚,退休干部,嗜睡十五年,伴阳痿,加重二年。是一老年大学的学员。患者于1988年被感染上急性甲型肝炎,因工作劳累和治疗不积极,导致身体一直不舒适,以精神不振为主要表现,就诊于当地的各大医院,口服中西药无数,效果不显,遂放弃治疗,后来兴趣逐渐减弱,并呈逐渐加重趋势,伴有阳痿,将近十年没有性生活,终日思睡,眼睛干涩,有时候需要用手指撑开,现在听课时靠咀嚼口香糖来维持自己的精神状态,平素很少出汗,大便偏干。于今日课后请为诊治,听完叙述,视其身高大约168cm,体重约55公斤,肤色偏暗,偏干,触诊时感觉皮肤温度比较低,耳背上有冻疮,尚未愈合,舌暗红,苔薄白,脉沉细。时间已接近夏至,温度渐长,阳气渐升,可患者冻疮仍在,说明阳气虚弱,失其温煦之责。综合四诊,当属祖国医学之嗜睡、阳痿、冻疮范畴。治当以温阳通脉为法,根据仲景先师和黄煌先生的方证理论,拟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和当归四逆汤合方,如下:麻黄6g,制附片6g,细辛3g,当归10g,赤白芍药各6g,桂枝3g,肉桂3g(后)炙甘草3g。五剂,每日一剂,早晚服用,并给予电话号码,嘱随时联系。第三天下午,患者电话联系,昨日用药时,感觉有一股热流自口中而下,不久便通体舒畅,精神振奋,竟然一夜没有睡意。考虑可能用药剂量稍大,病情日久,性生活还没有,遂减量服用,一剂两天。
2006-5-5
二诊:减量用药后,便能安然入睡,自觉精神较为振奋,十余年没有的性生活重新出现。病情明显缓解,患者十分满意,遂嘱其减量服用,每剂改为三天,直到夏至为止。
后随访,一周后,冻疮痊愈,局部皮肤颜色恢复正常。未有反复。
本案例治疗过程并不复杂,但是给本人的体会很多:1、麻黄的用量,先生经常告诫我们,麻黄的毒副反应比较常见,轻者心悸、失眠、烦躁等,重者甚至引起惊厥、死亡。要从小剂量开始,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性,日本有麻黄用量过大导致心源性猝死的报道。从本案例患者的反应来看,麻黄的用量应该是偏大,考虑其原因可能为:患者的身体偏于矮小,体重较轻,麻黄剂量相对过量,或在患者阳虚之体的判断上有所偏差所致。2、同时,也从侧面验证了“冬用麻黄,夏用香薷”的千年古训,体现了用药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中医特点。3、方剂的用药时间:一直以来,中医强调“中病即止”,对于本例患者,却“中病”后暂时不立“即止”,目的在于渐渐温阳,使得温阳不太过,也符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基本理论观点。
热门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