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摘要】本期共总结柴胡桂枝干姜汤名家医案18则,依次为:1 惊恐障碍 ;2消渴病(刘渡舟) ;3心悸(刘渡舟);4肝硬化腹水(刘渡舟);5大疱性类天疱疮;6瘾疹 ;7顽固性便秘 ;8风湿热;9手麻;10胸膜炎 ;11肺结核 ;12舌痛 ;13失音;14顽固性腹胀案;15口渴案;16淋巴结肿大;17反流性食管炎;18经行头痛。
1 惊恐障碍
患者,男,40岁,2016年7月5日初诊。患者主诉“长时间看电脑手机后,不敢看人3年余”。患者为公司职员,平素性格内向,一周前曾服黛力新,长春胺(具体不详),自述效果不显。不自主长时间看手机、电脑关注新闻,时间长达1~4h,之后产生低落情绪,惧怕看人,伴口苦,口干,心烦,胸闷不舒,纳可,便溏。舌脉:舌淡苔白腻,脉弦细,左关脉沉。既往体健。
证属:肝虚生恐,少阳与太阴合病。治以补肝气,清利枢机。
中药处方:柴胡24g,桂枝9g,干姜9g,黄芩9g,天花粉24g,煅龙骨30g,煅牡蛎30g,炙甘草9g,茯苓15g。7剂,水煎服,日1剂。应用《伤寒论》文中煎法:以水2500ml,煮取1200ml,去药渣,再煎取6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
2016年7月16日复诊,诉不敢看人程度减轻,情绪低落,入睡困难,仍有口苦,口干。便溏改善。舌脉:舌体大,有齿痕,苔白腻,脉弦细。遂在前方剂中改柴胡30g,桂枝12g,黄芩12g,炙甘草12g,加炒白术15g。7剂,水煎服,日1剂。仍用上法煎煮。
2016年7月26日再诊,诉心烦,情绪低落减轻,不敢看人感觉消失,大便时溏。舌脉:舌淡苔薄白,舌根部苔腻,脉弦。原方去炒白术,改桂枝9g,炙甘草9g。继服7剂后,症状痊愈。
REF.王佳宁,楚洪亮,王坤,等.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惊恐障碍验案举隅[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
2 消渴病(刘渡舟)
刘××,男,48岁,北京人。1986年5月3日初诊。
患者自述患糖尿病3年余,血糖380mg%,尿糖(++++)。有肝炎和胆囊炎病史。先后服用D860、降糖灵多种药物。近半年来,因心情不畅,劳累过度诸症加重,经人介绍,前来诊治。
刻诊:口渴咽燥,渴欲饮水,口苦,胸胁满而心烦,便溏,日行2~3次,不思饮食,食后腹胀,舌红苔薄白,脉弦而缓。血糖380mg%,尿搪(++++)。
证属胆热脾虚之证。
治用柴胡14g,黄芩10g,干姜10g,桂枝10g,花粉15g,牡砺30g,炙草10g,7剂,水煎服用。
药后5月10日复诊,口揭大减,口苦消失,继用前方7剂后,诸症均减,唯自感乏力,上方加太子参15g,服12剂,诸症愈。复查:血糖120mg%,尿糖(一),随访两年未复发。
REF.冯建春.刘渡舟教授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经验举隅[J].山西中医,1989(3):1-2.
3 心悸(频发室早)(刘渡舟)
史xx,女,60岁,退休干部,北京人。于1986年7月20日初诊。
三年前确诊冠心病。近2月来,心情不快而出现心动悸、脉结代。心电图提示:频发室性早搏。经中西药(西药乙胺碘呋酮类,中药如炙甘草汤等)治疗效果不明显。
刻下:心悸而烦,口苦且干,口渴,两胁疼痛连及后背,手指麻木,大便溏稀,日行3~4次,不思饮食,午后腹胀,小便不利,舌边尖红,苔白水滑,脉弦缓而有结。
参合脉证,证属太阴脾家虚寒,少阳肝胆郁热而致胸阳不振,血脉不利。
拟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12g,黄芩6g,干姜10g,桂枝10g,花粉10g,牡蛎30g,炙草12g,茯苓50g。4剂,水煎服。
7月24日复诊:大便稠,日行一次,腹胀消,心悸明显减轻。脾胃之气渐复,继上方7剂。
8月1日三诊:药尽诸证皆愈,心电图复查:心电大致正常。更方苓桂术甘汤加太子参15g,数剂巩固其效。追访至今未复发。
REF.冯建春.刘渡舟教授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经验举隅[J].山西中医,1989(3):1-2.
4 臌胀(肝硬化腹水)(刘渡舟)
张××,男,42岁,干部,于1986年11月17日初诊。
患者肝硬化腹水反复发作已五年,曾三次住院治疗。近因病情复发,腹部胀满,下肢水肿来诊。腹部膨隆如鼓,腹水阳性,触之心下软、脐下硬,巩膜无黄染,头项部有散在蜘蛛痣,下肢浮肿,神疲乏力,小便少而不利,大便稀,日行4~5次,腹胀,两胁胀痛,口干口苦,口渴欲饮,手指麻木。
血液检查:GPT130单位,TTT18单位,TFT(+++),HBsAg1256,血浆总蛋白5.3g,白蛋白2.3g,球蛋白3.0g。
诊断:肝硬化腹水。
查其舌质暗苔白腻,脉沉弦而缓。脉证合参,证属少阳肝胆郁热太阴脾家有寒,三焦气化不利。
治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12g,黄芩9g,桂枝10g,干姜10g,花粉14g,牡蛎40g,炙草10g,茵陈12g,7剂,水煎服。
1月24日复诊:大便较成形,日行1~2次,小便增多,腹水渐消,腹胀有减,继用上方加炮姜6g,红参3g。继用20剂。药后腹水消,大便成形,体力渐复。改用小柴胡汤去大枣加获等30g,红花10g,茜草10g。调服壹月余,诸症愈。肝功正常:GPT20单位,TTT6单位,TFT(-),HBsAg(-),血浆总蛋6.5g,白蛋白3.5g,球蛋白3.0g。病情稳定,又照常工作,随访一年未复发。
REF.冯建春.刘渡舟教授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经验举隅[J].山西中医,1989(3):1-2.
5 大疱性类天疱疮
周某,女,75岁,2015年7月以“四肢散在红斑、水疱伴瘙痒6个月”为主诉就诊。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四肢散在出现红斑、水疱,伴剧烈瘙痒,水疱抓破后可见明显糜烂面,先后就诊于省级各大医院,结合病理结果诊断为“大疱性类天疱疮”,曾给予强的松片、雷公藤多甙片口服及激素类药膏外用,但停药后仍易复发。
现症见:四肢散在红斑、水疱,疱壁紧张,疱液清澈,尼氏征阴性,可见血痂、抓痕,面黄形瘦,平素烦躁,口干微苦,胃胀痞满,纳少眠差,大便溏,舌质红,苔薄白而滑,脉弦。
辨证为肝郁脾虚、湿热蕴肤,治宜疏肝健脾、除湿止痒,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柴胡12g,桂枝12g,干姜9g,白蒺藜20g,黄芩10g,苍术12g,生薏苡仁30g,天花粉15g,栀子10g,生牡蛎30g(先煎),白鲜皮15g,丹皮12g。10剂,每日1剂,水煎服。另予糠酸莫米松乳膏外用,每日1次。
二诊:四肢散在分布少量水疱,无新出水疱,红斑颜色变淡,瘙痒感减轻,睡眠状况仍差,口干微苦,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治以初诊方加生龙骨30g(先煎),茯神30g,白芍20g,10剂,每日1剂,水煎服。
三诊:四肢皮损大部分消退,可见结痂面,瘙痒感明显减轻,睡眠改善,舌质稍红,苔薄白,脉弦。守二诊方继服10剂。
四诊:四肢皮损基本消退,遗留色素沉着,改为口服疏肝颗粒善后治疗,并嘱其清淡饮食,保持心情舒畅。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REF.郭雪枫,徐俊涛.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顽固性皮肤病3例[J].国医论坛,2016,31(5):10-11.
6 瘾疹
患者,女,49岁,2016年2月21日初诊。
主诉:周身皮肤反复出现瘙痒性风团3年,复发2d。患者3年前外出淋雨后面部、四肢、躯干皮肤出现淡红色风团,瘙痒严重,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口服药物治疗后症状消失(具体用药不详)。
此后每于着凉及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后即出现上述症状,自服抗过敏药物症状消失。患者2d前饮酒后上述症状再次出现,自服氯雷他定片症状未见明显好转,经人介绍就诊于我处。
刻诊:面部、胸部及双下肢皮肤可见淡红色风团,瘙痒甚,伴有口干口苦,恶风多汗,食后腹胀,纳可,寐欠安,大便溏薄,小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中医诊断:瘾疹。证属胆热脾寒,卫表不固。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
处方:柴胡24g,桂枝10g,干姜9g,天花粉10g,黄芩10g,生牡蛎10g,炙甘草6g,防风10g,5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二诊自诉服药后皮肤风团消失,无瘙痒,口干口苦及食后腹胀减轻,仍有恶风多汗,纳可寐安,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一诊方加生黄芪20g,继服7剂。
三诊自诉口干口苦及食后腹胀消失,恶风多汗较前明显减轻,服药期间自食辛辣刺激食物风团未再发,二诊方继服7剂。停药半年后随访未复发。
REF.王引弟.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瘾疹验案1则[J].中国民间疗法,2017 (12):43-44.
7 顽固性便秘
霍某,男,54岁。于2016年4月7日初诊。患者主诉便秘十年。十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便秘,需常年服用果导、润肠丸后才能大便,便硬、燥结如羊屎。四肢冷,恶寒,头上汗出,口苦,眠差,小便可,饮食差,剑突下自觉痞硬,舌淡红苔黄腻,脉沉细数。
根据患者的症状,并结合舌脉认为该患者与《伤寒论》第148条:“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相符合,即给予处方:柴胡24g,桂枝10g,干姜10g,天花粉10g,牡蛎30g,姜半夏10g,黄芩10g。3剂,水煎服,分早晚空腹服用,隔日一剂。
二诊(2016年4月14日):患者服上药后大便一日一次,成条并通畅;四肢冷好转,口苦减轻,睡眠、饮食均好转,舌淡少苔,脉弦滑。患者症状明显好转,继续予以上方3剂。煎服法同上。
2016年4月28日随访,患者停药后大便一直能够顺利排出,一日一次,未再服用泻下药。
REF.中国中医药报/2016年/5月/20日/第004版
8 风湿热
李××,女,24岁,工人。某院住院病人,病历号:2622207。1979-3-26会诊。
患者因发热身痛,胸胁不利,不敢喘气,于3月12日往某院门诊,经服用感冒水、注射青霉素等治疗未效。先后于3月19日、3月20日两次前往复诊。经中药、抗菌素等治疗,体温由39℃以上一度降至38℃以下。后因洗澡,体温再度升高。
3月21日中午,体温达39.6℃,遂经急诊收住院。体检除左鼻腔、咽部充血,鼻塞,血压140/70mmHg,余未见异常。入院后查血象为:白血球总数22800/mm3,中性89%,血沉55mm/小时,抗链球菌“O”1:800,血培养、“OT”试验、肥达氏反应、疟原虫、狼疮细胞、类风湿因子等无阳性所见。超声波探查、X线诊断未见异常,惟心电图有T波改变。诊为“风湿热”。入院后经抗菌素(静滴)、补液、服解热镇痛药未能控制体温而申请会诊。扼要介绍病情如上。
患者神清合作,自诉寒热身痛、腰膝关节疼痛已两周。发热以午后为甚,凡觉左胸前悸动数下,旋即体温升高。时感胸胁满闷,目眩烦心,咽干口苦,不呕而渴,小便微黄不利,发热时汗出限于头部。脉象弦数,舌苔白,中心微黄,舌边红而舌面少津。
病在半表半里,表未解而水饮内结,拟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之,方用:柴胡10g、桂枝3g、姜2g、天花粉5g、黄芩4g、牡蛎3g、生甘草2g。二剂,水煎服,日两次。
患者于当日下午5时许服药,正值恶寒发热之际。药后自觉微烦,继而汗出热解。次日即感身痛大减,午后休温仅37.5℃,惟先感两手发凉,胸闷,时有鼻塞,家属见其口唇呈紫绀色。
午后照例服第二剂汤药。忽于午夜11时许恶寒,继而寒战,测体温为40.5℃。旋即大汗、口渴,汗出蒸蒸直至达旦,身始凉而手亦温,口唇转红,神倦欲眠。测得体温37.2℃。自此壮热遂除,复查心电图、血象亦趋正常。仅偶感鼻塞,微感胸闷,遂于上方略加瓜萎皮10g、郁金6g,数剂而愈。
REF.符友丰,王杰.柴胡桂枝干姜汤战汗除壮热[J].黑龙江中医药,1993(3).
9 手麻
患者,女,48岁,2017年2月18日初诊。
主诉:双手指端麻木、刺痛1年余。
刻下症:无关节疼痛,无运动障碍,无肢端皮肤发凉、苍白、潮红,伴有两胁胀痛,喜叹气,口干口苦,烦躁易怒,失眠多梦,月经延迟,经少色黑,伴有大量血块,腹痛、腹胀,默默不欲饮食,喜进热食,大便溏泄,小便正常,舌红苔薄黄,脉弦细。
既往无糖尿病史,无重金属中毒病史,无结核病史,无风湿免疫病史。查颅脑MRI、肌电图、生化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曾口服B族维生素、弥可保、脉络宁注射液、逐瘀通脉胶囊等药物治疗,并在个体门诊口服中药煎剂超过50余剂,均无明显效果。
笔者思之良久,忽然想起刘渡舟教授《伤寒挈要》中关于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一段论述:“此方治少阳证兼见大便溏泻,下午腹胀,小便不利,口渴心烦,或胁痛控背,手指发麻,此乃胆热脾寒,气化不利,津液不滋之证。”遂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清少阳肝胆之热,兼温太阴脾脏之寒。
处方:柴胡12g,黄芩9g,天花粉15g,桂枝9g,干姜6g,生牡蛎30g(先煎),牡丹皮12g,赤芍12g,当归12g,郁金12g,炙甘草9g。水煎服,每日1剂。
服药7剂后,患者双手指端麻木、刺痛减轻,两胁胀痛、口干口苦、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腹痛、腹胀、大便溏泄等症状减轻。效不更方,继续服用原方14剂,诸症皆消,月经正常。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REF.贾慧.柴胡桂枝干姜汤验案1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8(1).
10 胸膜炎
患者刘某,男,46岁,工人。
1989年2月初诊,患渗出性胸膜炎,经X线摄片,右侧胸水已及第4肋间隙。
西医诊断为渗出性胸膜炎,经动员住院而不允,执意服中药。六脉弦数,苔微黄,胸痛短气,时寒时。乃邪踞少阳,饮热互结。治以和解少阳,蠲饮化热。
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柴胡、牡蛎各24g,黄芩20g,甘草6g,干姜8g,桂枝、白芥子各10g,括蒌根12g,泽漆、鱼腥草各30g,桑白皮15g。服20余剂,X线摄片复查,胸水吸收,双肺纹理增多、粗乱。嘱以蛤蚧九2瓶善后,经追踪3年未发。
REF.蒲元果.柴胡桂枝干姜汤新用[J].陕西中医,1993(11).
11 肺结核
患者林某,男,40岁,农民,1988年9月初诊,患左侧浸润型肺结核,经多次摄片,在某医院确诊住院治疗3个月未见明显好转,停用西药,求余诊治。
证见咳嗽,胸痛,手心热,盗汗,不欲饮食,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脉右寸沉,余弦滑。乃痨热挟饮,经枢不利,治以抗痨决饮,转运枢机。
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柴胡15g,黄芩、括萎根各12g,甘草4g,牡蛎、百部各30g,干姜、桂枝各10g,泽漆、青蒿各30g。服60剂。3个月后复查,X线摄片报告,病灶吸收钙化。经信访2年未发。
REF.蒲元果.柴胡桂枝干姜汤新用[J].陕西中医,1993(11).
12 舌痛案
患者74岁,女。主诉:因暂短性脑缺血发作(TIA)和便秘给予桃核承气汤,其效维持良好。一日,主诉“舌痛难忍。”未见特殊应激刺激。
患者的舌痛症状考虑到伤寒论条文中的“渴而不呕”,给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桃核承气汤。复诊时舌痛完全消失,且未见复发。【田中邦雄:汉方研究335(11):404,1999.】REF.金钟大,具春花.舌痛症与柴胡桂枝干姜汤[J].日本医学介绍,2000(7).
13 失音
患者宋某,男,50岁。于1992年7月2号初诊,失音10多天,只能张口,不能说话,由女儿代述:
现症口渴,饮水多,头上汗出,怕风,大热天穿3层衣还言冷,不让扇扇子,3天未吃饭,胸闷心烦,面色清瘦,赤红色,身着厚衣,劝其脱掉,摇头拒绝,舌质淡红、苔厚腻、左薄右厚,脉左沉细右浮紧,T37℃,BP20/14.6kPa,WBC8.0×109/L,N72%。X光胸透示心肺正常。
发病在夏收后,正值炎夏,着厚衣,头汗出,胸闷心烦,口渴,饮水多,但不呕吐,苔腻,恶风寒,正与柴胡桂枝干姜汤相符。
但考虑胸闷不是微结,故去牡砺,留人参,加薤白、桔梗以舒胸阳;柴胡、黄芩、桂枝、干姜、白芍、枯梗各10g,红参8g,薤白20g,炙甘草6g。水煎服,1天1剂。
2诊,药后全身微汗,周身轻松,胸闷减轻,饮水减少,苔腻渐化,亦能发音,清晰可辨,但音低。初诊辨证切症,用药尚妥,效不更方,同前方2剂。`
3诊,发音亮而清晰,但觉气短,讲话费力,饮水大减,苔亦净,此乃邪祛正虚,加大红参用量至12g,3剂。
2个月后,途中相遇,言服药后,一切恢复正常。随访1年余,未有复发。
REF.张耀昌.柴胡桂枝干姜汤治愈失音案[J].陕西中医,1994(7).
14 顽固性腹胀案
林某,女,32岁。
以上腹部胀满6年,加剧5天为主诉就诊。患者上腹部胀满微痛,于进食后5min~10mim加重,持继1h~2h后可自行缓解。纳食喜温畏凉,口苦、口中粘腻不爽,大便2天~3天1行,月经色暗,瘀块多,带下色黄、质粘、味臭,夜寐多梦、易醒,心悸目眩,头重,心下部有振水音,脚汗多,舌质淡嫩胖,苔薄白而干,脉弱。
投以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12g,桂枝10g,干姜6g,肉桂6g,黄芩6g,天花粉10g,生牡蛎10g,炙甘草6g,生白术30g,茯苓30g,泽泻30g。3剂,日1剂,水煎服。服药3剂后诸症明显缓解,顽固性腹胀告愈。
REF.庄严,吴莉娟.柴胡桂枝干姜汤治验3则[J].国医论坛,2006,21(3):9-9.
15 口渴案
林某,女,47岁。以口中干渴近1个月为主诉就诊。
诉平素口渴喜饮冷水,1个月前口中干渴欲饮冷水,饮后渴不解,饮多小便亦多,色白,甚者夜间口干频频起床饮水,胃中有灼热感,口苦粘腻感明显,心下部有振水音,头重、头眩,心悸,纳食明显减少,舌质淡红,舌苔黄厚而腻,脉濡。
初诊投以五苓散加石膏、天花粉治之,石膏用至100g,但药后收效甚微。改投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平胃散、五苓散加减:柴胡12g,肉桂10g,干姜6g,黄芩8g,天花粉10g,生牡蛎15g,炙甘草6g,茯苓30g,泽泻15g,炒白术30g,苍术10g,厚朴10g,陈皮10g,半夏15g。1剂,水煎服。仅服1剂,诸症全解。
REF.庄严,吴莉娟.柴胡桂枝干姜汤治验3则[J].国医论坛,2006,21(3):9-9.
16 淋巴结肿大
梁某,女,44岁,2016年3月31日初诊。
患者自诉3月前因感冒后出现右侧颈部淋巴结肿胀、疼痛,期间曾多处诊治,皆以清热解毒为主,疼痛有所缓解,但肿大淋巴结一直未消,并伴荨麻疹反复发作,近1周淋巴结肿痛加重,面色黄白少华,口苦,舌咽干燥,干咳夜甚,荨麻疹发作1周,失眠,梦多,易醒,纳呆乏力,饮食、二便可,舌青嫩,苔黄厚兼燥,脉沉弦兼弱,左尺不及,脉幅小。
诊断为淋巴结肿大(右侧),辨证属少阳太阴并病,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
处方:柴胡18g、桂枝15g、干姜24g、天花粉15g、瓜蒌15g、生牡蛎(先煎40min)24g、浙贝母(先煎40min)10g、生甘草12g、黄芩12g、浮萍18g、夏枯草18g、辽细辛9g、生石膏(先煎40min)18g。4剂,1剂/d,水煎分服。
二诊:服药后自诉淋巴结肿痛及诸症皆有所缓解,效不更方,原方瓜蒌加为30g,再加紫花地丁15g、法半夏9g、槟榔9g、草果(后下)6g,继服10剂。
三诊:自诉淋巴结肿大已消,偶有咳嗽,睡眠可,口苦咽干亦大减,前方黄芩减为6g,瓜蒌减为15g,紫花地丁减为10g,加五味子12g。继服4剂以巩固疗效,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禁食辛辣刺激、生冷寒凉之品。
REF.张建伟,赖乾,王小荣.王小荣副教授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验3则[J].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1):35-38.
17 反流性食管炎
陈某,女,42岁,2016年8月1日初诊。
患者自诉半年前产后出现胸骨后疼痛,咽部食管水肿,遂到当地医院就诊。胃镜示:反流性食管炎。平素饮食生冷则胃胀,两胁刺痛,性情急躁易怒,时有心悸,面白少华,晨起口苦、头晕,失眠,月经先期,量时多时少,色暗,有血块,饮食、二便可,舌胖嫩、色淡青,苔薄白润,脉右寸不及,弦紧略滑,左弦略细缓滑,力偏弱。
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辨证属少阳太阴并病,方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
处方:柴胡24g、桂枝24g、干姜24g、黄芩9g、吴茱萸18g、生牡蛎(先煎40min)24g、炙甘草9g、天花粉15g、党参9g、辽细辛9g、浮萍12g、羌活9g。4剂,1剂/d,水煎分服。
二诊:服药后患者自诉胸骨后疼痛已减轻大半,咽部食管水肿稍减,手心、胃中有一过性热感,口苦、头晕减轻,失眠好转,心情较前舒畅,效不更方,原方桂枝加为30g,羌活减为6g,天花粉减为9g,加生半夏15g,继服4剂。
三诊:患者自诉胸骨后疼痛消炎,咽部稍有水肿,口淡,晨起口苦,两胁胀痛,受冷时明显,遂易方为吴茱萸18g、法半夏18g、党参15g、炮姜20g、生姜20g、花椒3g、大枣5枚、肉豆蔻(后下)10g、草果(后下)10g、炙甘草12g、青皮5g,3剂。
四诊:患者咽部水肿已消失,自诉两胁胀痛大减,时有胃胀,口淡症状消失,手心汗多,指尖凉,继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
处方:柴胡24g、桂枝30g、干姜30g、黄芩9g、法半夏15g、花椒3g、天花粉12g、牡蛎(先煎40min)24g、生川乌(先煎2h)15g、炙甘草9g、炮姜20g、草果(后下)10g、肉豆蔻(后下)6g。诸症消失,继服6剂以巩固疗效。嘱患者勿食生冷、油腻、辛辣刺激之品。
REF.张建伟,赖乾,王小荣.王小荣副教授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验3则[J].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1):35-38.
18 经行头痛
靖某,女,35岁,2016年7月25日初诊。
患者自诉半年前因受风感冒后出现咳嗽,汗出,咽痛,咳甚则痛连胸部,自此之后每至经期第4天时即出现右侧偏头痛,随行经结束而头痛亦止,腹痛、腹泻,经色偏暗,无血块,量正常,无恶寒,饮食、睡眠可,舌青略暗有芒刺,苔薄灰兼滑,脉沉弦而数略滑。
诊断为经行头痛,辨证属少阳太阴并病,方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
处方:柴胡24g、桂枝15g、干姜18g、黄芩9g、生牡蛎(先煎)24g、葛根30g、生石膏(先煎)18g、苦杏仁(捣)12g、炙甘草6g、天花粉12g、辽细辛6g。6剂,1剂/d,水煎分服。
服药后,诸症皆减,头痛亦止,腹痛、腹泻症状稍有改善,效不更方,原方柴胡减为18g,干姜加为24g,继服12剂以巩固疗效,再次月经来时头痛未发,大便已成形,病愈。
REF.张建伟,赖乾,王小荣.王小荣副教授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验3则[J].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1):35-38.
热门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