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知药味
辛辣入肺能疏散,
苦味入心能泻火,
甘味养胃能补脾,
酸味入肝主涵敛,
咸味入肾以软坚。
识药性
轻者能浮且能升,可以上入心肺经;
重者能沉又能降,药物内实能攻里;
药的桠枝达四肢,用药的皮走皮肤。
药的苗端透清窍,果木取心入脏腑。
干燥的药行气分,滋润的药入血分。
讲究气味
寒热温凉是药气,酸苦甘辛咸淡味。
气属阳而专主升,味属阴而主降下。
气厚属于纯阳类,味厚多属纯阴例。
味薄谓之阴中阳,气薄谓之阳中阴。
气薄药性多发泄,气厚药性多发热;
味厚药性能降泻,味薄药性能疏通。
辛甘发散属于阳,酸苦涌泄谓之阴;
咸味降泄亦谓阴,淡味渗泄谓之阳。
用气取其动能行,用味取其静能守。
明白宜忌
欲表散者忌酸寒,欲降下者忌辛甘。
阳旺多火忌热辣,阳衰体虚忌沉寒。
上盛体质忌升散,下实体质忌秘涩,
上虚体质忌降药,下虚体质忌泻泄。
甘甜忌于中满症,苦寒勿施于假热。
能记上述四要诀,可懂中医用药法。
语:经典为基,临床为本;
医路漫漫,初心不忘;
坚持虽难,诸君为伴。
热门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