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出汗人人有会有,是人体调节体温的基本方式,如果体内温度超过了人体的体温调定点,机体会通过出汗等一系列方式使体温恢复到正常水平,从而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但超过正常程度的出汗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活动,还会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而影响人体的健康。如果在炎热的夏天、或穿衣较多较厚、吃较热的食物或喝热汤、情绪激动的时候、运动劳作的情况下,出汗增加,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在安静状态下或稍微动一下就出汗,那就需要注意了,出汗多的人常在不经意间发现自己的衣物鞋袜湿透了,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气候炎热时出汗更加明显,往往汗如雨下,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工作能力。多汗症还可能导致焦虑、情绪紧张及生活质量的明显下降。同时,出汗过多容易导致身体发臭,在人多的地方一身的汗臭味也会使人非常的尴尬,还会增加患皮肤病的风险,如湿疹、手足廯等。而且出汗过多还会导致体内水和电解质的丢失(中医认为血汗同源,过度的出汗会导致气血亏虚),所以过多的出汗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早的纠正以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身体健康。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多汗症的原因及该如何治疗:
1.多汗症的分类和原因(西医):
我们全身有几百万个分泌汗液的汗腺,其中以手掌及脚掌分布最为密集,身体的背部分布最为稀疏。出汗的调节中枢主要在脑部,下行到脊髓,不同部位的汗腺由脊髓的不同节段支配。
多汗症根据起病原因分为原发性多汗症和继发性多汗症;根据出汗部位分为全身性多汗症和局部性多汗症。
原发性全身性多汗症是全身出汗超过了正常体温调节所需,表现为在安静状态下或稍微动一下就全是出汗,这种情况下比较容易导致潜在性的脱水或电解质丢失。
原发性局部性多汗症多在人体某一局部出汗较多,如手掌、脚掌、腋窝及头面部。
继发性多汗症是由于特定疾病导致或服用某些药物导致,这种多汗症主要需要控制原发疾病,原发疾病得到良好的控制则出汗会明显的改善。
继发性全身多汗症 是由于某些疾病导致全身的出汗过多。主要有以下疾病容易导致全是多汗:①内分泌疾病,如女性更年期综合症、甲亢、糖尿病等;②精神因素,如焦虑症等;③某些肿瘤④慢性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等⑤发热性疾病;⑥某些药物也可导致多汗⑦其他。
继发性局部多汗症 是由于某些疾病导致身体某一部位的出汗过多,其中包括①周围神经病变②脊髓疾病,如脊髓损伤、脊髓空洞症等;③某些胸部肿瘤④部分脑血管病变⑤腮腺损伤或手术导致的唾液分泌异常;⑥某些皮肤疾病。
2.中医对多汗症的认识:
西医目前对于多汗症的治疗疗效虽然比较确切,但副作用也相对比较明显,所以推荐可以先选用中医药治疗,中医药相对副作用小更容易被大家接受,如果中医药效果不好,可以考虑西医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于出汗主要分为自汗和盗汗,白天出汗多,在安静状态下或稍微动一下就出汗属于自汗;夜间睡眠时出汗属于盗汗,因为出汗是在人的睡梦中进行,如盗寇一般,所以形象的称为盗汗。自汗多属于气虚,盗汗多属于阴虚。认为自汗、盗汗的病因多为病后体虚、情志不调、喜欢吃辛辣食物。中医认为多汗症多属于虚,如气虚、阴虚、阳虚等;但也不能见多汗症就用补药,因为还有部分出汗过多属于实证,如湿热、淤血也可导致汗出,如果属于这种情况还一味用补药只会加重病情。
3.中医多汗证的分型及治疗调理方法:
(1)肺气虚,卫外不固型表现:此型多见于白天出汗,出汗后怕风比较明显,稍微运动就明显出汗,或仅半身出汗,或手、足、头部某一局部出汗,容易感冒,经常感觉疲劳,全身没力气,全身酸软,面色白没有光泽,舌质淡,舌苔薄白。中成药可选择玉屏风颗粒、桂枝颗粒(或桂枝合剂)、补中益气颗粒等,食疗可选择黄芪、党参、红参、西洋参、炙甘草、山药等,穴位按摩可选气海、关元、膻中、足三里、肺俞、脾俞、复溜、合谷。复溜穴合谷穴是古代医籍治疗多汗的重要穴位。
(2)心血不足型表现:此型自汗、盗汗均可见,伴心慌,睡眠不好,容易疲劳,气短,面无血色,舌质淡,舌苔薄白。中成药选择归脾丸,食疗可选择黄芪、党参、当归、桂圆肉、红枣、五味子、麦冬等,穴位按摩可选择神门、内关、脾俞、足三里、三阴交、合谷、复溜等。
(3)阴虚火旺型表现:此型多见于盗汗,伴手脚心发热,心烦,全身一阵阵燥热,两边脸颊泛红,口干,大便干,舌质红,舌苔少。更年期妇女多表现为此型。中成药可选麦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人参固本丸、大补阴丸、坤泰胶囊等。食疗可选当归、生地、麦冬、石斛、西洋参、五味子、梨、莲藕、银耳、莲子心、苦瓜、西瓜等,穴位按摩可选太冲、太溪、肾腧、三阴交、合谷、复溜等。
(4)湿热郁蒸型:此型自汗、盗汗都可见,出汗时全身冒热气,像蒸东西时候一样,汗液比较粘稠,出汗多容易染湿衣服袜子,有时候可见黄色汗液,面色红,有烘热感,容易烦躁,口苦,小便黄,舌质红,苔黄或黄腻。中成药可选龙胆泻肝丸、四妙丸、加味逍遥丸等。食疗可选薏苡仁、赤小豆、冬瓜、茯苓、苦瓜、绿茶、蒲公英、荷叶、莲子心等,穴位按摩可选鱼际、合谷、曲池、三阴交、复溜、大椎、委中、申脉等。
前面三型主要是虚证引起,可以配合虚汗停颗粒收敛止汗,第四型是实证引起,一般不用收敛止汗的药物,以免导致湿热留于体内难以排出。
值得注意的是,古代医籍中还提到有病人用上述方法治疗都不见效者,是相对少见的一型,淤血阻络型,此型全身血脉不畅通,舌质暗,有瘀斑,用血府逐瘀胶囊治疗效果较好。此型可用三七粉、丹参片等活血化瘀药物辅助治疗。穴位按摩可选血海、膈俞、风市、委中、申脉等。
4.西医对本病的治疗方法简述:
目前,对于原发性多汗症的治疗可采取多种方法,大体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1)止汗药 主要是铝化合物,此类药物已应用了很长时间,疗效肯定,主要通过阻塞毛孔来达到止汗的目的。那些手掌、腋下出汗较多的人效果更好。但长期使用会导致皮疹、瘙痒等皮肤疾病。
(2)电离子渗透疗法 主要是通过局部电离子的变化干扰汗腺的功能。对手足局部多汗效果良好。主要副作用是容易引起脱皮和皮肤干燥等皮肤疾病,且不能用于安装有起搏器等体内有金属物质的人,孕妇也不能使用此法。
(3)胆碱能受体阻滞剂 主要通过阻断神经的传递而起止汗的作用。但此类药物不良反应严重,不推荐长期使用。
(4)肉毒杆菌毒素A 通过局部注射起到阻断神经传递的作用。对于局部多汗疗效较好。但由于抗体的形成,注射后导致肌群的麻痹,且注射时要忍受难以忍受的疼痛而限制了本方法的应用。
(6)外科手术 此法虽然疗效肯定,但毕竟有创伤,适用于其他方法无效的时候使用。
热门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