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雷雨季节来临,湿邪伴随着暑邪杀到,在热气的蒸腾下湿气上升,更易侵犯人体,造成各种疾病。
人体既会感受外湿又可内生湿邪,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中,如淋雨涉水、居处低洼、长期水中作业等均易感受外湿引发疾病。而慵懒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贪凉饮冷,嗜食肥甘厚腻等又会引发内湿,不恰当的饮食损伤脾胃,脾虚生湿,湿易困脾,在循环的作用与反作用下,病情不断加重。炎热多雨的长夏时节,人们多食生冷,内外夹击之下,湿邪愈加猖狂。
湿邪具有多种致病特点:
1、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温热论》云:“湿邪害人最广,如面色白者,须要顾其阳气,湿胜则阳微也。”自古就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说法,夏天应养护阳气,为秋冬做好准备,而现在夏季寒湿致病也越来越多,损伤人体阳气,因此更应注重避湿趋湿。脾属土,喜燥恶湿,湿邪困阻,脾阳不振,会出现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大便溏泄等症状,正如《黄帝内经》所说:“湿胜则濡泻”。
2、湿性黏滞,易阻滞气机:湿邪所致疾病往往症状上有黏滞的特性,如大便排出不爽,口甘口黏等。同时湿邪致病往往缠绵难愈,比如某些湿疹常消退较慢并且反复发作。《温病条辨》谓:“其性氤氲黏腻,非若寒邪之一汗而解,温热之一凉即退,故难速已。”滞留在体内的湿邪阻遏气机,使气机升降失调,除了中焦脾胃症状外,还可能造成下焦小便淋沥不畅,上焦胸膈满闷的症状。
3、湿性重浊:头重如裹的症状就是这一点的很好诠释,有的病人感受湿邪,可能就会出现头昏沉,不清亮,好像头上戴帽的感觉,还有一些风湿病人,四肢酸楚疼痛沉重,活动不利等,都与湿邪有关。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内经》云:“伤于湿者,下先受之。”人体下部易受湿邪侵袭。
那生活中该怎样防湿祛湿呢?
1、远离潮湿环境,防止外湿侵袭。避免淋雨受凉,保持居所通风的环境,及时更换潮湿衣物,减少到多雨地区旅游,尽量备好防雨防潮用品等。
2、保护脾胃。合理的饮食是不生病的一大重要要素。拒绝暴饮暴食,过量饮酒等行为,损伤脾胃不说,啤酒加海鲜的搭配可能还会引发痛风。酒为湿热之源,饮酒要适度。大量冷饮、瓜果,甚至不熟的饭菜,变质的饭菜也都不是合适的选择。此外,忧思过度等不良情绪也会伤及脾胃。开朗平和的心情也很重要。
夏季,除了一些祛暑食品之外,可以食用一些山药、薏苡仁、赤小豆、芡实等食物健脾祛湿。还有一些气味芳香之品如藿香、香薷、佩兰等也有祛湿功效。
3、运动也不可少,炎热天气也应出出汗,但不可过度,且为避免中暑,可选择清晨、傍晚等凉爽的时候出去运动。
热门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