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随着社会的发展,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2013年,全球20岁—79岁成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为8.3%,糖尿病人数已达3.82亿。就中国而言,2007-2008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中国成人糖尿病总数达9240万,糖耐量低减患病率为15.5%,糖耐量低减人数约1.5亿;2010年的调查显示中国成年人群的糖尿病总体发病率估计为11.6%;男性为12.1%,女性为11.0%,估计糖尿病人数有1.139亿,糖尿病前期人群约4.934亿。中国两个调查出现明显的差异,与两个调查采用的方法不同有一定关系,但有一点不变的是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并且还有很多糖尿病后备队伍(糖尿病前期人群)。
为什么中国会有这么多糖尿病患者?什么是糖尿病前期人群?如何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增加的原因
?遗传因素:中国人为好发人群,富裕国家华人糖尿病患病率在10%以上,高于当地白色人种人群。这可能与中国人“节约基因”有关,因为基因改变慢于环境因素的改变,中国人的基因适应了节俭,快速的社会发展,生活环境的变化,使自身“节俭基因”还来不及变化而导致能量过剩,糖尿病人群增多;
?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热量、蛋白质、脂肪来源从植物转向动物;
平均寿命延长:中国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者超过10%,65岁以上者超过7%;
?医疗条件改善:对糖尿病的警惕性、检测手段、发现率提高,人口预期寿命延长;
?城市化,环境因素,不健康不科学的生活模式:对糖尿病的无知;热量摄取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肥胖;心理应激增多。
糖尿病的危险人群
(一)血糖指标超过正常值但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指标
(1)6.1≤空腹血糖(不吃东西超过8小时以上)<7.0 mmol/L,
(2)7.8≤餐后两小时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糖负荷后两小时血糖)<11.1 mmol/L
(二者满足任何一项)
(二)因为其他原因比如代谢紊乱等容易患糖尿病的人群。
高危人群
有糖调节受损史;年龄≥40岁;超重、肥胖(体重指数(BMI)≥24)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2型糖尿病者的一级亲属;高危种族;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产史;妊娠糖尿病史;高血压(血压≥140/90 mmHg)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者;血脂异常(HDL-C≤0.91mmol/L及TG≥2.22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静坐生活方式者;有一过性类固醇诱导性糖尿病病史者;BMI≥30的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严重精神病或长期接受抗精神病(抗抑郁症)药物治疗的患者等。这些人群需要注意血糖检查,及早发现血糖异常,并注意预防糖尿病。
如何预防糖尿病
(一)普及与筛查
预防糖尿病的主要措施有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在重点人群中(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人群)开展2型糖尿病筛查:对于成年人的糖尿病高危人群,不论年龄大小,宜及早开始进行糖尿病筛查,对于除年龄外无其他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宜在年龄≥40岁时开始筛查。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宜从10岁开始,但青春期提前的个体则推荐从青春期开始。首次筛查结果正常者,宜每3年至少重复筛查一次。
糖尿病筛查的方法:空腹血糖检查是简单易行的糖尿病筛查方法,宜作为常规的筛查方法,但有漏诊的可能性。条件允许时,应尽可能行OGTT(空腹血糖和糖负荷后2 h血糖)。暂不推荐将HbA1c检测作为常规的筛查方法(如医院条件许可也可考虑)。
(二)改变生活方式
首选生活方式改变。研究表明,对糖耐量异常的人群如果不进行干预,大多数人群会发展为糖尿病。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大庆市第一医院等完成的“中国大庆糖尿病预防后续研究”结果显示:1986—2006二十年间,在仅有血糖轻度升高的(糖尿病前期)人群未进行干预的一组中93%已发生糖尿病,17%已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另有12%死于其他疾病。44%的人至少经历过一次心肌梗死或脑卒中。而这些人群在参加临床试验时平均年龄仅为46.6岁。对于糖尿病的一级预防,生活方式的干预最具效果。
中国大庆研究中,经过6年的生活方式(饮食,运动)干预糖尿病发生率降低51%;在20年后仍可见到在生活方式干预组糖尿病发生率有43%的下降,也就是说,对6个糖尿病前期病例干预六年可以使其中一人在20年间不发生糖尿病。提示生活方式干预预防糖尿病作用的长期性和持久性。这不仅是因为这种干预在强化干预期间有效地降低了血糖,而且也许正是干预期间所养成的良好的生活习惯才使人们受益终身。
芬兰糖尿病预防研究和美国糖尿病预防计划研究也显示,生活方式干预组的人转化为糖尿病的风险降低一半以上,后者还显示服用二甲双胍的一组只降低了31%。虽然也有其他的临床研究表明,一些药物例如阿卡波糖、奥利司他等药物可能能够预防糖尿病的发生。但就当前研究而言,生活方式干预与药物干预同样有效,甚至效果更好;目前还缺乏糖尿病前期人群长期药物干预治疗的有效性、后续的疗效、卫生经济效益及安全性循证医学证据,对糖尿病前期的预防还是首选生活方式改变。
“中国大庆研究”所推荐的生活方式干预
提倡中国的传统饮食,对于不肥胖糖尿病前期人群保障每天每公斤体重30千卡热量饮食的情况下,重点控制糖和酒的摄入,对胖人的控制更严格些,鼓励减肥,每月减0.5-1.0kg,直至体重达标。运动是指适当的体力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走路、跑步、打球、游泳、跳舞、打太极拳等,每天30-45分钟,每周5次以上。为安全计不鼓励作强烈运动,运动的原则是循序渐进,便于长期坚持,适合自己,对自己没有伤害为宜。美国糖尿病协会发布专家共识表明:仅有糖尿病前期在治疗上仅需调整生活方式(如体重减轻5%-10%,中等强度的锻炼每天30分钟);对于合并有以下条件的危险人群可以根据需要联合使用二甲双胍:年龄<60岁、体质指数(体重/身高2)≥35kg/m2、糖尿病一级亲属家族史、高血脂、低高密度脂蛋白、高血压、糖化血红蛋白大于6.0%。
(三)中医药预防糖尿病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机体气血阴阳失调有关,及早的干预使其恢复平衡,对减少糖尿病的发生有潜在的作用。糖尿病前期人群大多属于气阴两虚、热盛伤阴或脾虚失运、兼有痰湿等,一般选用益气养阴、清热生津或健脾助运,祛痰化湿等中药治疗,建议到正规医院找有经验的中医进行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