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上古之人,春秋百岁而动作不衰”。这是人类向往和追求的目标,那今人为什么不能做到呢?多半是因为疾病。人的一生几乎没有不得病的,生病就意味着要与药结伴同行。药物本身就是双刃剑,用得好是祛病良药,用不好就是毙命毒药。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指出,全球患者有三分之一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我国每年药物不良反应致死人数达50余万人。可见,安全用药是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而糖尿病作为一种伴随终身的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因此保证合理用药,安全有效就更为重要。在我国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现状不容乐观,治疗的实际状况与理想水平相差甚远。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对治疗糖尿病药物的适应证、不良反应等认识不清,其次是对糖尿病治疗存在种种误区,比如认为“降糖药越贵越好”、“中药能除根”等等,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使得糖尿病治疗长期不能达到理想的水平,导致了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所以说糖尿病的合理用药对于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至关重要。下面就和大家谈谈合理用药。
? ? 一、合理用药,安全为先
? ? 怎样才算是合理用药呢?简单地说就是四个字“安全、有效”。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选择降糖药物时首先是“安全”。“安全”是指要关注降糖药物的不良反应,避免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有效”是指尽可能在既定时间内把血糖控制在理想状态。随着科技的发展,治疗糖尿病的中药西药日新月异,琳琅满目,该选哪种药来治疗呢?一定要在“安全、有效”的原则指导下,兼顾“方便、经济”,做到“因人而宜”,也就是说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血糖、血脂、各种并发症以及家庭经济等情况进行权衡利弊后决定。不少糖尿病患者以为吃药就能治病,却不知用药不当反能致病。为了降低血糖不惜大把大把地花钱,大把大把地吃药,尝试各种各样的办法,结果却事与愿违,往往在降血糖的同时,反复出现低血糖,使正规治疗带来的益处都付之东流,更为严重的是造成胰岛功能的完全衰竭。
? ? 二、“量体裁衣”选好药
? ? 门诊时经常可以听到患者对医生说,“给我开点好药”。什么是“好药”呢?是进口药?还是价格昂贵的药?很难界定。简而言之,适合自己的药就是“好药”。
? ? 什么药适合自己呢?应该由糖尿病的专科医生根据你的情况来决定,如同“量体裁衣”。没有任何一种好药,人人皆宜。如果血糖轻度升高,可在中医辨证施治原则指导下采用中药或中成药治疗。如属于气阴两虚可用金芪降糖片,阴虚火旺可用知柏地黄丸,肾阳不足的选用金匮肾气丸等等。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就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而2型糖尿病患者可根据血糖、血脂、体重、年龄及等情况综合考虑,如果血糖高体重正常,尿蛋白阳性者,首选格列奎酮(商品名,糖适平),倘若肥胖的患者应首选二甲双胍,合并微血管病变首选达美康等等。除了选好合适的药物外,还需要决定用药的剂量。剂量的确定也要根据血糖的高低、体质的不同、年龄的老少等因素来决定,做到“因人制宜”。老年人及肝肾功能不良者,用药量宜小,药物作用时间宜短。总之不能盲从说明书或照搬别人的经验。由于糖尿病的异质性和发病机制的多样性,要求医生选择最合适的药物给最合适的病人。合理的治疗方能使血糖控制更有效更持久,从而降低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 ? 三、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 ? 有的患者“恨病吃药”,只要是医生开的药,只要是广告说的药,他都一顿不落的吃,到头来尽管“腹中开药铺”,血糖依然居高不下。我们都知道,高血糖是造成糖尿病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患者都希望尽快地把血糖降下来,但降糖不要急于求成,应当循序渐进,稳定降糖,血糖降得太快不一定是好事。
? ? 人体对于血糖水平都有一个逐渐适应和耐受的过程,如果你的血糖是逐渐地升高,或者逐渐地降低,在这个缓慢升高或者缓慢降低的过程中,人体对于这种血糖的变动不会有太大的感觉。许多2型糖尿病病人体检时发现血糖水平很高,但他基本上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这就是因为他的血糖水平是一点一点往上升的,他已经逐渐适应了他的高血糖水平。那么,现在我们要开始糖尿病的治疗,如果用很强的降糖药物一两天就把他的血糖降到接近正常的水平,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他就可能出现头晕,心慌,出汗、乏力等症状,以为出现低血糖,但查查血糖,血糖水平并不是很低。这是由于神经系统在血糖快速降低的过程中不能一下子完全适应,诱发了交感神经兴奋所致。随着血糖长期控制在正常水平,神经系统适应了正常的血糖水平,这些症状就会逐渐的消失。尤其是当患者因高血糖诱发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者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时,需要采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挽救病人的生命。临床医生在应用胰岛素的时候,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血糖逐渐平稳的下降,如果血糖快速下降,就容易发生脑水肿,后果将不堪设想。再者,研究表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不仅与血糖整体水平升高有关,而且与血糖波动范围的大小也有关系,血糖波动越剧烈,慢性并发症的危险性越大,并且波动性较大的血糖对死亡率的影响大于稳定性高血糖。其原因是糖尿病患者在长期稳定的高糖环境中,使细胞调节机制产生适应性变化,组织细胞形态和功能受损程度相对较轻。当处于反复忽高忽低的血糖环境时,机体不能适应,加速了细胞形态和功能的损害。为了减少血糖波动带来的危害,国际上提出了“精细降糖,平稳达标”这一新的治疗理念,一是对血糖总体水平的控制,二是对血糖波动性的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 ? 四、摆脱降糖药的迷魂阵
? ? 曾有一位糖尿病患者因血糖高居不下,自作主张同时服下了多种降糖药,消渴丸、迪沙片、瑞易宁,结果造成了低血糖昏迷,最后成为“植物人”,类似这样沉痛的教训就是由于误入了降糖药物的迷魂阵,重叠使用降糖药造成的。这位患者所服药物虽然名字不同,但都是磺脲类药物,前者是中药加格列苯脲,后两者都是格列其特,实际上是磺脲类药物的加倍服用。实际生活中,临床治疗中不合理用药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些患者四处就医,到这家医院开两种,那家医院开三种,各种各样的降糖药开了一大堆,从药名上看好像都不一样,实际上化学结构完全相同,门诊经常可以看到有的患者服着迪沙片和美吡达(都是格列吡嗪),有的患者吃着迪化糖锭和格华止(都是二甲双胍),还有的消渴丸(含有优降糖)和优降糖一起用。其原因就是药物商品名摆得迷魂阵,把糖尿病患者搞得晕头转向,找不到北。但是如果患者能懂一些降糖药的作用机制,了解一些降糖药物的化学结构就可以避免重叠用药带来的毒副作用。谁都知道,饭吃饱了就好,饭吃撑了就会不舒服。吃饭尚且如此,更何况吃药呢?如果同类的药物超剂量服药或重叠用药,不仅不能增加降糖作用,反而增加其毒性。复方制剂问世后更要明白其中的组合,避免重叠用药。
? ? 五、辨证施治吃中药
? ? 中医治疗疾病的最高目标是“调节阴阳,以平为期”。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中医同样是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进行辨证施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比如“玉泉丸”是针对气阴两虚的糖尿病患者而设,具有益气养阴,生津止渴的作用。如果患者属于阳虚血瘀型,就肯定效果不好。有的患者认为中药无毒副作用,可以随便吃,一会儿“六味地黄丸”,一会儿“金匮肾气丸”,殊不知前者补阴,后者补阳。至于服用何种中药合适,最好找有经验的中医大夫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进行指导,以免影响中药的疗效。中医重在证候的识别,如金匮肾气丸是张仲景创立治疗消渴病的经典方剂,但只适用于属于肾阳不足的消渴病,而对于肾阴虚的患者则不对证。不仅不能起到治疗作用,还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
? ? 对于糖尿病的中医治疗,应扬长避短,选择好适应证。就其适应证而言,中医治疗适用于2型糖尿病,病情属于轻、中型患者,以及慢性大小血管神经并发症的早期,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就不适合中医治疗,因为1型糖尿病患者自身没有或仅有少量的胰岛素产生,完全依赖外源的胰岛素来维持正常生理需要,一旦中止胰岛素治疗则会出现酮症酸中毒而威胁生命。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一种中药能代替胰岛素,更谈不上可以除根。就其降糖作用而言,中药没有西药快,没有西药强,但它对于整体调控、临床症状的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有较好的作用。但应该清楚如果血糖很高,或用中药不能很好控制的话,要及早使用降糖西药。当需要中药和西药合用时,应间隔半小时左右为宜。
? ? ?1995年世界糖尿病日的宣传主题是“糖尿病教育”,口号是“无知的代价”。糖尿病患者要想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当务之急就是用糖尿病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把因“无知”造成的代价降低到最小。糖尿病治疗的最终目标是延长寿命,提高生存质量。降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要实现这一目标,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每位糖尿病患者都要认真学习糖尿病的知识,严格掌握降糖、降脂、降压药物的适应症、禁忌证以及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以保证用药安全,治疗达标。共同努力把因不合理用药的风险降低到最小。
热门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