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中西医结合诊断
首先运用西医理论与方法,充分发挥现代先进检查技术优势,根据脑梗死诊断 要点,明确西医脑梗死诊断,排除脑出血及其他疾病;同时运用中医理论与方法,根据辨证要点,明 确中医辨证诊断,后形成“西医病的诊断 中医辨证诊断”的中西医结合诊断。这种病症结合的“双 辨诊断”模式,适合脑梗死复杂多态的情况。同时病症诊断的分期分型结合,即根据脑梗死不同阶段 中、西医的不同特征进行分期分时段分型诊断,更进一步促进了脑梗死中、西医治疗的有机结合,提 高了治疗效果。另外研究发现,西医检验某项指标的变化亦可辅助中医辨证分型。李文星等研究显 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气虚血痹型高,阴虚风动型次之,风痰瘀阻型低;肿瘤坏死因子 (TNF-α)浓度,风痰瘀阻型高,阴虚风动型次之,气虚血瘀型低。结论为SOD活性、TNF-α浓 度可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梁健芬等研究发现,中医证型中风痰瘀阻型、气虚血瘀型的血浆 Hcy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和其他型明显增高,认为血浆Hcy水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 标之一。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
中西医综合治法
中西医综合治法是指同时用中、西医两种方法,或中药与西药结合或针药并 施,有的还参与一些外敷、按摩等,具体哪些方法联用,视患者具体情况而定。一般非中西医专业科室 因对中医辨证分型掌握不十分准确,中药煎剂应用较少,中药针剂应用相对较多,但针剂应用时辨证分 型有时不十分准确。杨晓文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 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在西医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冯毅等加用中药和磁棒治疗脑梗死106例,有效 率92.3%;林书衍用中药电离子导入治疗腔隙性脑梗死后肢体活动障碍132例,总改善率96.2%;马有凤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及中成药血栓通静脉滴注,并服用补阳还五汤加丹参、豨莶草,配合针灸,2周为1个 疗程,总有效率99%。周鸿飞等用眼针与头针分期治疗急性脑梗死120例,效果明显,且急性期眼针 组疗效优于头针组,恢复期眼针组与头针组无显著差别。中西医综合治法治疗脑梗死时,要根据具体病 程和病情,准确、灵活掌握适应证,才能提高疗效。
中西医融合法
中西医融合法指应用现代科学方法对中医理论、中药进行深入研究和剖析,全 面阐述它的本质,然后将它与脑梗死的现代理论有机结合起来,用于脑梗死的治疗。张向宇等采用正 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简称PET)技术研究针刺的中枢作用机制,发现刺激人体的某组穴位,与 其相关的大脑皮层功能区被激活,大脑皮层功能区血流量及血氧饱和度增加,改善了相关局部组织的血 氧和营养的供应,从而影响未坏死神经元的恢复、未受损伤神经元的代偿及功能区重塑。针刺康复的疗 效与大脑皮层功能区血液循环的这种变化有关。陈俊琦等通过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研究,从针刺对神经元损伤级联反应的影响、对血液成分改变的影响、对脑梗死后形态学的改变、抑制脑梗死后细胞凋亡 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药的作用机制研究逐步深入,针对脑梗死西 医发病机制选用中药亦是参考条件之一。吴俊红等研究发现,生水蛭有抗凝、抗血栓形成作用,且引 起出血概率小。多项研究表明,川芎嗪对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可能是一种新的Ca2 拮抗剂;对缺氧 致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同时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微血管、改善循 环、降低红细胞聚集性,从而降低血黏度。因而广泛用于脑梗死的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药理研 究显示,银杏叶有清除自由基、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功能,从而保护缺血性脑损伤,改善神经 元的功能,还可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刘泰等发现,丹参注射液和生脉注射液均能明显提高血清SOD活 性,增强机体清除O2-能力。地龙含有蚓激酶,是一种蛋白水解酶,具有类似t-PA的活性,选择性地促 进纤溶活性,溶解已形成的血栓,还具有拮抗血小板聚集的成分,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改善血液流变学 指标。
中西医结合法
中西医结合法是指掌握适当时机,灵活运用中、西医各自的治疗方法和手段, 发挥各自优势,有机结合,提高疗效。此法在中西医结合科等专业科室更能显示出优势。中西医结合分 期分型治疗的系列研究是研究的热点,其中杨光福教授的丹红系列配方中西医结合分期、分时段、分 型辨证施治是对中西医结合分期分型治疗的综合完善、发展和创新。中西医中风理论的相通性为脑梗死 分型分期及临床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演变过程为分期分型辨证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聂亚雄等论述了中风病急性期发病过程中风、火、痰、瘀动态变化与西医分期分型治疗的联系。脑梗 死分期标准,急性期:发病4周以内;恢复期:发病半年以内;后遗症期:发病半年以上。
热门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