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冉雪峰(1879-1962)原名敬典,字剑虹,别号恨生,著名中医学家,四川奉节县人。早年攻读文史诗词,因受家庭影响而习医,弱冠之年即开始行医。后移居武汉,任武昌医馆馆长。适值武昌起义,冉氏亦参与其事,并任湖北省新闻社社长。
1949年以后,任重庆中医进修学校校长。于1955年应聘参加中医研究院工作,为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总会常务理事、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擅长治疗流行病、糖尿病、妇女不孕症等。
冉雪峰结合中医理论较深入地分析病情,并能继承发扬传统治法,于临床辨证较有识见。善用经方,认为经方为群方之祖。著作有《八法效方举隅》、《冉雪峰医著全集》、《中风临证效方选注》、《冉注伤寒论》等。
冉雪峰从医数十载,医术医德堪称楷模,留下了很多治病救人的佳话,本文撷取其中三个小故事,与读者特别是从事中医工作的朋友们分享。
巧用“参灰”治官亲
1920年,安徽省政府主席的老母高烧不退,请了许多名医诊治都不见效,甚至请了日本大夫、德国医学博士施治也不见好。后闻冉雪峰是6代祖传世医,有“起死回生”之神功,遂来求治。
冉氏诊察病情后开的处方是:北柴胡、丹皮、鲜生地、玄参、花粉、知母等,均为极普通而廉价的药物。但在处方上注明:上好野山参一两,瓦上煅为白灰,煎汤作药引。
这一处方不仅一般中医不解,连当时的一位名医也觉得莫名其妙,遂向冉雪峰请教:“伤阴用参出自哪本典籍?剂量高达一两与病症如何结合?人参煅灰是遵哪宗古法炮制?”冉氏笑而答曰:“这一处方药引并不稀奇,病是害在人身上,不光要医病,还要医人嘛。”
原来这位老太太平日养尊处优,体质差,缺乏抵抗力。这次偶尔感冒发烧,便恃其系省长生母而小题大做。中医西医请了不少,中药西药杂投齐下,造成阴伤热炽,久治不愈。
冉雪峰开的方子所遣药物都是便宜中药,而这位省长母亲吃惯了进口的贵重药品,怎么会相信这几味便宜中药呢?于是加上一大剂量之野山参以安其心,但其症又不能用参,故将其“烧”成灰让它有其名无其实。结果药到病除。冉雪峰采取廉药对症加上“心理疗法”最终取得了神奇效果。
辨证施治降霍乱
冉雪峰的高明,还在于辨证施治。临床时对于病名同而病因异或病因同而病症异者能够析入微茫。开药时既能遵从古法,选用经方和古方,又能灵活运用时方。因而疗效显著,誉满全国。
某年,武昌流行霍乱症,武胜门外的夏姓夫妇均受感染,同一天起病,都是大吐大泻出大汗,四肢厥逆,六脉全无,目陷皮瘪,腹痛筋转。如果是一般医生诊断,必定认为这两人既是同居一室,同吃一锅饭,又是同日发病,症状又相同,当然会用同样的药。
但是冉雪峰精心诊视,并向其家人询问,发现夫妇两人一个苔白、津满、不多饮、喜热、吐泻不大臭;另一个苔黄、津少、大渴、饮冷不休、吐泻甚臭。因而考虑到霍乱分寒热两大纲。
这一夫一妻,一为寒多,一为热多。然而寒多不是无热,热多亦非无寒。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一步看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于是一用四逆汤,一用甘露饮,三剂以后,夫妻吐泻均止,四肢活而六脉出。假如同用一方,必有一人受害,甚至断送性命。
1959年,冉雪峰忆及此事,说:霍乱到垂危时,无论为寒为热,均无脉可察,全重看法。古人曾说脉微欲绝不可治,但我所治愈的300多例中,十之八九已无脉。可见冉氏医道之高。
巧治妇人肺痈症
湖北一妇女,患肺痈,病已危急,远道着人邀诊。冉氏入门后离寝室尚远,即闻病人鼾喘声,至病室,见其床侧置簸箕一具,内铺灰,上积病者所吐之五花脓痰,厚半寸许,估计不止一茶碗,询问经过,据答吐如此脓痰已一周矣。
冉氏行近病榻,见其靠坐,面部微肿,眼珠外突。鼾喘如曳锯,诊脉后,断为肺痈,化脓穿溃,病已濒危。其族人杏林春药房陈某,深谙医道,曰:此病固险,然儿女幼,乏人教养,愿先生尽力救之。
冉氏想起金匮有言:肺痈始萌可救,脓成则死。“则”字有急转直下意思,今吐脓血七日不死,或有一线生机;又思金匮葶苈大枣泻肺汤,是肺痈收成,乘其未集,今脓已成,原方不适应,因此又取千金苇茎汤合裁加减,拟方:苦葶苈六钱,苡仁五钱,瓜瓣八钱、桃仁三钱、鲜竹沥八钱、鲜苇茎半斤熬水煎药,三日进三服,胸痛渐松,鼾喘渐缓,痰浊渐稀,原方加减,嘱再服三剂。
服药后病情减缓,于是决定仍用前方,加重其制,又日服二剂。约半月鼾喘始止,脓血始净,前后用葶苈约一斤半。开始的时候冉氏不敢多用是担心患者腹泻,但出人意料的是患者始终未腹泻。后以瓜贝养荣汤,外合十味煎调摄收功,此病自起至愈,时仅两月,病愈后此女面色丰腴,皮肤润泽。此事一时传为佳话。
热门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