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从中医学角度来说,分外感湿邪,与内生湿邪。 湿邪属阴,具有黏滞而固着,不易速去,故湿邪致病,病程较长,缠绵难愈。其病理特点,在于重浊与趋下。重,即沉重,重着,如湿邪困阻,在上可头重如裹,在中则胸腕胀闷,在经络则四肢困重。浊,即秽浊,如面垢多,大便黏滞不爽,小便浑浊,女性带下稠浊等。趋下,即伤于湿者,下先受之,如湿邪犯病,可见淋浊,带下,脚气,足肿等病症。
外感湿邪,指外感六淫病(风、寒、暑、湿、燥、火之邪气致病)一种。湿为长夏主气,外感湿病,与环境直接相关,多由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伤于雾露霜,或水中作业,久居湿地,导致湿邪侵犯人体而犯病。外感湿邪,又可与风邪相合,阻遏体表,而致肢体酸重,肿痛。因此,外感湿邪致病的病证,可大体分为三个,湿困卫表证,湿滞经络证,湿毒浸淫证。湿毒浸淫证呢,可见于皮肤病,脚气痒烂,尿浊,带下病。
内生湿邪,指内生五气病(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之气致病)的一种。内湿之生,与脾气失调直接相关,多因素体肥胖,痰湿过盛,或饮食失节,恣食生冷、肥甘之物,酗酒,或饥饱不节,内伤脾胃,以致脾失健运,聚而生湿,所以有了“脾虚生湿”,“湿困脾云”的理念。又因病因与个人体质不同,分寒湿与湿热。内湿之邪,更易阻滞气机,导致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常。内湿日久,可郁而化热,导致湿热证候。因此,内湿致病病症,大体也可分三个,即寒湿中阻证,湿热内蕴证,脾虚湿困证。湿热内蕴证呢,可上蕴结胸膈,肝胆,下阻滞大肠,下注膀胱,且可损伤冲任,进而引起诸多症状。
外湿与内湿,有一定联系,互为因果。如果外湿侵犯人体,最易损伤脾胃,脾脏恶湿,故而脾失健运,湿从内生。如果内湿已成,则脾失健运,卫外不固,容易招外湿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