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吴允华
主诉:咳嗽、咳痰两月。
诊查:两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咳嗽,痰少色白、质黏难咳,夜间咳甚,口干喜饮,纳谷不香,食后有饱胀感,时而嗳气、呃逆,今日来我院就诊。查体:神志清,精神软,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呼吸尚平稳,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5次/分钟,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全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莫菲征阴性,肝区叩痛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5次/分钟,双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无浮肿,四肢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各病理征未引出。舌红,苔少,脉沉细。
中医诊断:咳嗽(肺燥阴伤,肺胃不和)。
西医诊断:慢性咳嗽。
辨证分析:燥热伤肺,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濡降,故咳嗽、少痰、口干喜饮;脾虚,胃气上逆,故纳谷不香,食后有饱胀感,时而嗳气、呃逆;舌红、苔少、脉沉细均为肺燥阴伤、肺胃不和之象。
治则治法:清肃肺气,肺胃同治。
处方:南沙参15g,麦冬10g,杏仁10g,桑白皮10g,天花粉10g,竹茹10g,橘皮6g,枇杷叶12g,炙白前10g,炙百部15g,桔梗6g,炙甘草5g。7剂,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医嘱:清淡饮食,避免劳累,注意休息。
二诊:咳嗽减轻,痰少、白黏难咳,咽干、口干缓解,嗳气减少,呃逆未作。舌红,苔少,脉沉细。
处方:南沙参15g,麦冬10g,杏仁10g,桑白皮10g,天花粉10g,竹茹10g,橘皮6g,枇杷叶12g,炙白前10g,炙百部15g,白芍15g,浙贝母10g,瓜蒌皮15g,桔梗6g,炙甘草5g。7剂,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三诊:基本不咳,胃纳恢复正常,舌红,苔少,脉沉细。治拟益气健脾,养胃和中。
处方:南沙参15g,当归10g,竹茹10g,麦冬10g,杏仁10g,桑白皮10g,天花粉10g,竹茹10g,橘皮6g,枇杷叶12g,炙白前10g,炙百部15g,白芍15g,浙贝母10g,瓜蒌皮15g,桔梗6g,炙甘草5g。7剂,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随访:药后诸症告平。
【按语】此案患者咳嗽,痰黏量少,口干为燥热伤肺,肺阴亏耗;嗳气、纳减为中虚气逆,似六腑咳中的胃咳,当肺胃同治。沙参麦冬汤主治燥伤肺胃阴分,症见咽干口渴、干咳无痰,为清养肺胃、生津润燥的代表方剂,与橘皮竹茹汤合用,共奏清润止咳、降气止逆之效。方中沙参、麦冬清养肺阴;竹茹、橘皮降逆和胃;枇杷叶降逆,止呕止咳;配以天花粉生津止渴;百部润燥止渴。复诊时加白芍柔润养胃,贝母、瓜蒌皮清化燥结之痰。
肺胃之气同主降的特性在生理状态下相互协调,病理状态下又可以相互影响。胃受外邪或接受其他脏腑内传而聚于胃之邪气,均可使胃失和降,并通过肺脉使邪气上传于肺,肺气上逆而发为咳喘。沙参麦冬汤是清代名医吴鞠通为温病后期燥伤肺胃而设。该方养阴而不恋邪,清热而不伤津。橘皮竹茹汤出自《金匮要略》,具有益气清热、和胃降逆的作用。两方合用,既润肺胃之燥,又降肺胃上逆之气,使肺气之宣发肃降得以恢复正常,气顺而咳去,疗效甚佳。
本文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u/1670325763
热门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