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作者/李敏州??李栋???内蒙古巴音淖尔市李栋中医诊所
扁鹊说:“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究其原委,《医衡》责之“心苦不虚,学苦不实。”近日?,治疗了几例因前医误治而来的病人。虽说病不算太重,比较好辩证,但让我想到,我们平时在杂志上了只看到一些医家治疗疾病成功的案例,很少见到误诊误治的案例。我想,可能与当今的医疗环境有关?但我更觉的是一种勇气,成功的原因千千万,失败的原因就这么几条。我们何不将误诊误治的案例分享出来,对于自我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为后学者减少弯路,指明方向。在《经方实验录》第98.99.100案例就是误治导致死亡的病例。曹颖甫大师为我们细细解读“死亡病例”的全过程。既然经方大师都有这般勇气,我们有什么理由避讳呢?那么,我就从“误诊误治病案是如何纠正治疗的说起”。正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 ? ? ? ? ? ? ? ? ? ? ? ? ? ? ? ? ? ? ? ?
1
案例一
刘女士、37岁,2017年8月下旬,因昼夜温差大,感受寒邪,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微汗。前医以西药复方氨酚烷氨胶囊唯治,汗出时缓解,汗后依旧,身痛加重。改服中成药银翘解毒丸加“999”感冒灵冲剂,身痛不除,误认表邪未尽,继服发汗解表之药,以致汗出不止,恶风更甚,身痛加重,精神萎靡,又改用玉屏风散,仍无效,来我处就诊。刻下:面色苍白,精神倦怠,气息较弱,时时汗出,8月下旬身着羽绒服以御寒,小便少,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而润,脉细缓。辩证:?少阴病。方剂:桂枝加附子汤桂枝12克??白芍12克?? 炙赶草10克? 生姜10克? 生附子10克?? 大枣5枚。5剂,水煎服。随访二剂好转、五剂痊愈。
体会
1.《伤寒论》第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本病首服西药发汗后,出现热退,身痛之时,应投予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而前医则继服发汗解表药,致使汗出不止,服收敛固涩药无效,从而形成少阴病,方用桂枝加附子汤痊愈。
2.本是太阳中风表虚的桂枝汤证。由于医生误用发汗解表药,使其大汗出,遂使汗流不止。大量发汗,体液大量亡失,小便减少,所以说,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这都是由于津液丧失太多了,组织枯燥才有这种情况。在这里特别说一下附子。胡老说:“附子这味药,辛温,是个热药,有亢奋作用,同时在临床上体会,它能够复兴机体代谢机能,附子有恢复力量的功效。”这就是说,附子不光有回阳救逆的作用,还有恢复机能,补充津液的作用。这类误治在临床中很常见,辩证时需细分析。
2
案例二
牛女士,31岁,教师,2年前因感冒引起急性咽炎,未予治疗,依旧上课,致每年数次发作,发时咽喉疼痛,喑哑1周左右,多饮水,渐渐缓解。近一月来咽喉一直疼痛,喑哑,语言难出,医院确诊为慢性咽炎急性发作。服用阿莫西林、咽扁颗粒,含金嗓子喉宝等无效。后服中药清燥救肺汤(病人来时,带前医处方)多剂无效,反而出现胸膈满闷疼痛,纳呆脘痞,气短,后背怕冷,尤以声音嘶哑,不能讲话较重,颇为苦恼,于2017年9月2日前来就诊。
刻下:形体瘦弱,两目无神,表情苦闷,不能自述病情,只能代笔表述,无汗、舌体胖、有齿痕、舌质淡、苔腻水滑、脉沉细。
辩证:少阳太阴少阴合病方剂: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甘草汤、大黄附子汤
麻黄6克 细辛6克?生附子10克??生大黄6克??甘草6克?半夏12克 ?青果12克,五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胸膈得舒,背寒已除,声哑好转,稍能发音,但仍不能说话,改用苦酒汤。生半夏15克 ?鸡蛋1枚?米醋适量, 三剂,水煎服。随访声哑明显减轻,发音较前稍高,能简单对话,又服10剂。
体会
1.《伤寒论》第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患者初病时,由感冒引发咽痛,本属太阴病,应用苦酒汤本可治疗,但前医给予西药及清燥救肺汤,采用滋阴润燥法,由于药属苦寒,阴柔太过,导致寒邪内闭,水饮阻制胸胁,引起胸膈满闷疼痛,纳呆脘痞,短气。《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第15条"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胡老解读此条文:“凡偏于一侧痛者,大多属于久寒夹瘀所致,用之均验”。《伤寒论》第311条“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此条文是说病由表到里或半表半里。今见咽痛,又不见其他症状,这是病在少阳,可用甘草汤治疗,而患者误治引起胸膈满闷疼痛、纳呆脘痞,属少阳病,又有咽痛,故用甘草汤。
2.对于苦酒汤临床运用的频率不是很多,但他却是治疗外感或多语而致声音嘶哑的常用方。《伤寒论》312条“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一诊少阳少阴太阴合病寒夹水饮证已除,故用苦酒汤治疗咽喉疾患。另,这里的冠首少阴病,并非真是少阴病,而是属太阳病合并寒饮。因咽痛证最忌大发汗,故以少阴病冠首。苦酒汤的煎服很特殊,我们的经验是,先用适量米醋煎生半夏15g约5分钟,然后加入一枚鸡蛋清,看变白浊即离火,放凉,频频呡服。黄连阿胶汤是用蛋黄,本方则用蛋清。
3.《伤寒论》中治疗咽痛的方子很多,相比之下:
甘草汤多用于咽喉一侧或两侧的疼痛,较轻;
桔梗汤用于有化脓之像;
半夏散及汤用于咽喉整体疼痛伴有寒痰较重;
苦酒汤用于咽中生疮,声不出为特征;
麻黄附子细辛汤用于咽痛,以太少两感明显;
猪肤汤之咽痛,伴有少阳胸满,心烦等证。
对于临床误诊误治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
学好经典著作可防止贻误
由于经典著作难学,甚至需要背诵,认为对于今天的疾病不适用(如《伤寒论》有些医家认为只治外感,不能治内伤今病),因而放弃学习。有些同道在没有任何中医理论的基础上自拟中药方,这种做法是有药无方,所谓的中药大夫吧。还有一些同道,在读经典著作时,不能通篇诵读,断章取义,这也是造成误诊误治的原因。胡老提出,一门深入学经方,这句话对于学习经典著作是很有帮助的,排除杂念,始终理会原文。
第二
西医的对症治疗与中医的辩证论治
西医是针对致病因素来治疗的,他的优点是针对性强,直到病所,缺点是忽略了体质差异及病性,病位的辩证,主要依靠大型器械和生化检查。中医是以“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诊断与治疗疾病的。不同于西医的“公式化”用药?,灵活性强。西医是治疗人的病,中医是治疗病的人。有这么一句话:“中医看和尚,西医看庙”。更一步说明,中西医的区别。
?读成功案例可取,而读误诊误治医案更当重视,做一代经方传人,同时经方也惠民啊!
热门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