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概述
溃疡性结肠炎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变主要在大肠粘膜和粘膜下层,可形成糜烂、溃疡、原因不明的弥漫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变多在直肠及乙状结肠,向上呈连续性非跳越式糜烂、溃疡、原因不明的弥漫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变多在直肠及乙状结肠,向上呈连续性非跳跃式蔓延,累及部份、大部份或全结肠。临床上以腹泻、粘液血便、腹痛为主要症状。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青中年为多。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病因病机
感染因素、精神因素、酶因素、保护物质缺乏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病初多有原因不明的发热,伴乏力和消瘦,热型不规则,可为低热或中度发热;肠道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腹胀及腹痛是本病的常见症状。一般均有腹泻。腹痛多位于左下腹部;肠外表现:
·皮肤粘膜损害:如结节性红斑、多形性红斑、虹膜炎等。
·关节症状:约20%的病例伴多发性关节炎,多累及膝、髋、肩、肘等大关节,呈游走性,可伴有关节腔浆液性渗出;腹泻血性便。腹痛。里急后重。其它:常有腹胞胀不适,嗳气、恶心呕吐等;急性期常低热或中度发热,重型患者可出现高热、心率加快,脱水等中毒症状;临床以腹泻、粘液血便,腹痛为主;全身症状:消瘦、乏力、低热。常伴有皮肤、粘膜、关节、肝、肾、眼等系统的损害;便下脓血;饮食积滞者;便下鲜红;腹胀纳少;泻下甚者;午后低热;盗汗明显。
急性期多出现高热。活动期除全身发热,脉速和失水的表现,在下腹部或全腹部常有压痛,伴有肠鸣音亢进,常可触及如硬管状的降结肠或乙状结肠,腹胀。急性活动期患者,可有腹肌紧张。肝脏可因脂肪浸润或半发慢性肝炎而肿大;全身发热、脉快等症状外,常合并免疫性疾病,如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口腔粘膜溃疡、硬化性胆管炎等。腹部体征主要是左下腹或全腹右压痛,肠鸣亢进,可触及因肠壁增厚而呈硬化性胆管结肠或乙状结肠。重型患者可明显的腹胀、腹部压痛和肌紧张。部分病人可触及痉挛或肠壁增厚的乙状结肠或降结肠。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血液检查:属轻、中度贫血,白细胞计数,重症可增高达30000/mm^3,并可出现核左移及中毒颗粒,血沉一般增快。低血钾、低血氯、低血纳。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胆红素均可升高。总蛋白及白蛋白均降低。急性期球α蛋白增高,γ球蛋白均降低。血清溶菌酶浓度增加。
血沉增快。重症可见凝血酶原时间处长、血清白蛋白降低及钾、钠、氯降低。
大便检查:有大量红、白细胞和粘液。粪便涂片可发大量多核巨噬细胞。溶菌梅活性增加。
免疫学检查:血清IgM、IgG在病变活动期一般显示高值。抗结肠抗体试验也可呈阳性。T细胞相对减少,B淋巴细胞增多。
X线检查:钡灌肠:
·粘膜皱襞消失或紊乱。
·蠕动亢进,及痉挛状态。
·结肠正常形态消失。
·结肠缩短,结肠壁强直。
·狭窄现象。
·如有息肉,表现为不规则之钡影残缺。
内窥镜检查常选择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或纤维结肠镜检查。前者适用于病变局限于乙状结肠以下者,后者适用于病变较广泛者。
诊断要点
临床:有持续反复发作性粘液血便,腹痛,伴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不应忽视少数只有便秘或无便血的病人,即往史及体检中要注意关节、眼、口腔、皮肤、肝、胆、脾等肠外表现。
肠镜所见:
·粘膜有多发性浅溃疡伴充血、水肿,病变大多从直肠开始,且呈弥漫性分布。
·粘膜粗糙呈颗粒状、质脆、易出血、或附着有脓性分泌物。
·可见假性息肉、结肠袋往往变钝、消失。
粘膜活检:呈炎性反应,同时常可见糜烂、陷窝脓肿,腺体排列异常及上皮变化。
钡灌肠所见:
·粘膜粗乱或细颗粒冰花。
·多发性溃疡或有假性息肉。
·肠管缩短,肠袋消失,可呈管状。
鉴别诊断
慢性细菌性痢疾。
慢性阿米巴痢疾。
克隆病。
结肠癌。
肠道激惹综合征。
慢性细菌性痢疾。
结肠憩室病。
辨证论治
湿热壅滞
·证候:腹泻、腹疼、滞下赤白,伴里急厚重,肛门灼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治法:清热燥湿,凉血导滞。
·主方:白头翁汤加减。
·加减:若湿盛者加车前草、茯苓、白术;腹胀者,加厚朴、大腹皮;恶心欲吐者,加竹茹、生姜、白蔻。
气滞血瘀
·证候:腹痛拒按,下痢脓血或粘液,泻下不爽,肠鸣腹胀,胸胁胀满,面色晦黯,舌质暗,有瘀斑,脉弦涩。
·治法:行气活血,健脾益气。
·主方:少腹逐瘀汤加减。
·加减:便下鲜红加三七粉、丹皮;腹胀纳少加厚朴、鸡内金。
肝脾不和
·证候:胸胁痞满,嗳气少食,两胁胀痛,每因精神刺激或情绪紧张即发腹泻,腹痛,舌质淡,苔白,脉弦。
·治法:扶脾抑肝。
·主方:痛泻要方加减。
·加减:若大便呈水样,加车前子、茯苓、干姜;泻而不爽者,加苍术;脓血样便者,加白头翁、黄连、黄柏;腹痛甚者,加青皮、香附。
脾虚湿困
·证候:腹泻、腹痛、里急后重、泻而不爽,便中挟有脓血,纳呆胸闷,面色萎黄,乏力,舌质淡,苔腻或白,脉软或濡滑。
·治法:扶脾抑肝。
·主方:痛泻要方加减。
·加减:若大便呈水样,加车前子、茯苓、干姜;泻而不爽者,加苍术;脓血样便者,加白头翁、黄连、黄柏;腹痛甚者,加青皮、香附。
脾肾阳虚
·证候:黎明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便中挟有粘液,泻后则安,形寒肢冷,面色皝白,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扶脾抑肝。
·主方:痛泻要方加减。
·加减:若大便呈水样,加车前子、茯苓、干姜;泻而不爽者,加苍术;脓血样便者,加白头翁、黄连、黄柏;腹痛甚者,加青皮、香附。
阴血亏虚
·证候:泻下不止,长期不愈,腹中隐痛,午后低热,头晕目眩,失眠盗汗,消瘦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补血,益气固肠。
·主方:生脉饮合六君子汤加减。
·加减:午后低热加青蒿、鳖甲;盗汗明显加乌梅、浮小麦。
热门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