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家家户户的年夜饭都是一年最丰盛的一餐,少不了几个“硬菜”。阖家团圆的日子,无肉不欢,但是,在这里先给大家列出一些吃肉的小贴士,希望大家吃得开心,吃的健康!
一、羊肉
羊肉,是历代医家使用频率最高的食疗肉类原料之一。东汉大医学家张仲景,用羊肉来治疗流行性病毒性疾病,如感冒、伤寒引起的人体抵抗力下降、虚损、倦怠、乏力等。南北朝名医胡洽用羊肉来治疗妇科病。隋炀帝时期大医家巢元方,曾用羊肉食疗法治好了麻叔谋大总管的心脏病。史书上记载,巢元方建议说:风入腠理,病在胸臆,须用嫩肥羊肉蒸熟,再掺药食之。果然,正如巢元方所说,药还未吃完,麻叔谋的心脏病就好了。“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更盛赞羊肉是肉中的人参。李东垣讲:羊肉有形之物,能补有形肌肉之气。故曰:“补可去弱,人参之属。人参补气,羊肉补形。凡味同羊肉者,皆补血虚,盖阳生则阴长也。”
羊肉的烹饪方法:羊肉性热,所以欲取其热,可以烤来吃,增加它的火性,用来祛寒止痛;欲取其血,则煮来吃;加姜则入胃,治疗胃病;加小茴香则入胞宫,治疗妇科病;加花椒则可以止汗,祛皮表的寒气,同时散内里的寒气;加葱则可以入肺,治疗肺病。
一般来讲,羊腿肉味道较苦,在中医性味分类中更属火,属心,所以一般我在临床上主要用羊腿肉来入药,治疗寒性的疾病。羊肩上的肉味道较甜,可以用来补血,以阳补阴,阳升则阴长。
二、牛肉
牛,在中国古代是牛科中不同种和不同属家畜的统称,通常指黄牛或普通牛和水牛,也包括牦牛等。我们这里说的主要是黄牛;水牛肉性平,补益的作用不大;而牦牛肉性热,补益作用很强,对高原反应有一定疗效,但来源困难,性味也不是很清楚,故不选用。
牛肉在中医史中使用较晚,其巨大功能直到金元时期方被发现。牛肉味道发甜,性温暖,可以补气,在《黄帝内经》时期对牛肉属脾、属土就已经非常确定了,两千多年来并无争议。牛的脾非常有用,牛在五脏归属中本就归脾脏,牛的脾脏就更近人的脾脏了,所以在以脏补脏中,牛的脾专补人的脾。再回到前面所讲的,中医的脾百年前被错误地翻译成了胰脏,所以也就是说,牛的脾也补胰脏,对糖尿病在内的胰腺疾病都有很好的作用。不仅牛脾,牛肉也是一味补脾的极好材料,对于脾衰引起的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牛肉专司补脾,脾胃健旺则一身正气不衰;而脾衰则百病丛生。从这个角度来看,牛肉大有补益作用,但并不是吃得越多越好。
从牛肉的性味来看,在食疗上,一般选择嵴椎两旁或者肩部的肉为佳。因为这个部位的肉味道较其他部位更甜,甜则属土,脾脏也属土,所以补脾以此为佳。Rib(牛肋眼肉)、Short Loin(前腰肉)、SirLoin(西冷)都是正确的选择。
牛肉营养丰富,美味宜人,所含的蛋白质比猪肉高一倍,且维生素含量较高,并含有人体所需的十二种氨基酸,而脂肪、胆固醇含量较低。因此,牛肉很适合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血管硬化等脾衰类型的患者食用。但是牛肉是一种发物,对于皮肤病、慢性炎症、肾衰退的患者,还是要小心为妙,免得病情加重。
三、猪肉
猪肉,味道鲜美,是中国人最常食用的肉类之一。但中国的医学家,自古就认为猪肉不算是好肉,不建议多吃。南北朝时期的名医陶弘景讲:“猪为用最多,惟肉不宜多食,令人暴肥,盖虚肌所致也。”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讲:“凡猪肉久食,令人少子精,发宿病。豚肉久食,令人遍体筋肉碎痛乏气。”《本草别录》讲:“凡猪肉能闭血脉,弱筋骨,虚人肌,不可久食,病人金疮者尤甚。”从这些古人的意见来看,猪肉吃多了,主要是会令人体力变弱,容易肥胖,气血、筋骨虚弱。但这是讲多食,一般日常饮食每日三两左右应该是没问题的。一般来讲,肠胃较虚弱的人尽量少吃猪肉,身体虚胖的人、中风患者、体力虚弱者也要少吃猪肉。吃猪肉要扬长避短,看怎么吃法,纯的瘦猪肉中含的脂肪比牛肉、羊肉都要低,甚至比去皮的鸡肉所含的脂肪都要低,比如猪的里嵴肉就很瘦。猪肉正是因为其性凉,才可以养阴,而且是养肾阴,所以猪肉也有其独特的作用。
看到了吗?同样是吃肉,我们可以吃的更健康!
热门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