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气丸(六味地黄丸)最早见于宋代太医丞钱
编辑:ddayh.cn
肾气丸(六味地黄丸)最早见于宋代太医丞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原名地黄圆(丸), 其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六味药材组成,其中以地黄为君药,后世逐渐形成了“六味地黄丸”之名。
六味地黄丸创制之初,用于治疗小儿先天不足,发育不良,“五迟五软”等症,随着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入,六味地黄丸逐渐应用于成人,治疗肾阴虚出现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潮热盗汗,消渴等症,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六味地黄丸逐渐从儿科淡出,成为滋阴补肾的千古名方。
六味地黄丸虽出自钱乙的著作,但其配方却是钱乙将前人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减去附子、桂枝,易干地黄为熟地黄而成。
从药方的组成来看,六味地黄丸是能达到三阴同补(补肾阴、补肝阴、补脾阴)的效果,其中熟地黄可以补肾阴;山茱萸则是肝肾同补,通过补肝来达到补肾的目的;山药能健脾益肾,通过健脾来补后天。由此可以看出,六味地黄丸只适用于阴虚患者,阳虚者就不适用了。
因此,明显是阳虚(包括肾阳虚、脾阳虚)的人,例如,面色偏白、体质虚弱、喜夏不喜冬者,就不适于吃六味地黄丸,可以选择治疗肾阳虚的金匮肾气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