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同时也是胃癌的主要致病原。幽门螺杆菌具有较高的感染率,但由于幽门螺杆菌耐药问题日益突出,大大降低了其根治率。2020年9月,“中国幽门螺杆菌耐药地图”发布。
1.由于目前还缺乏用于判断不同人群感染率的数据,近年来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是否下降还有待于进一步分析。目前,临床上统计的感染率数据实际上是就医人群的数据,与自然人群可能有差别。但是,由于公共卫生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会减少幽门螺杆菌的传播,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将会呈现下降。接下来也还需进一步分析低龄人群(儿童和青少年)和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感染率,这样才能更好地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变化趋势。
2.目前,在幽门螺杆菌防控方面最大的困难是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时,未能找到疗程短、根除率高且副作用低的药物组合。近年来,幽门螺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问题日益突出,现已成为临床诊治中最大的障碍。目前,常用的抗生素中甲硝唑的耐药率高达80%左右,而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也往往达30%以上,这直接影响了根除治疗的效果。因此,临床医生以及制药企业应绕过耐药靶点,筛选或发展新的抗生素。
3.幽门螺杆菌精准治疗中最好的是个体化治疗,是在做胃镜时取胃黏膜活检组织做幽门螺杆菌的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组成三联治疗方案。高敏感抗生素组成的三联方案只需7天就可以达到90%以上的根除率。
4.但精准治疗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如患者一定要做胃镜拿到胃黏膜活检组织标本,且要有地方做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进而拿到药敏结果。目前,国内的药敏试验水平以及实验室条件仅能支撑每年几十万人的个体化治疗,难以支撑更多的个体化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5.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有很多自身的特点。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虽然非常高,人群中约一半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但是并不是在短期内形成的,而是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就不断有新的感染者出现,一直累积,所以才有这么高的感染率。幽门螺杆菌一旦感染,如果不经过系统根除治疗一般是不会自愈的,所以很多老年患者其实是在年轻时就已经感染。这些特征为制订幽门螺杆菌的防控策略提供了依据。
6.幽门螺杆菌的传播力不强,但其菌株特征地域性非常明显。因此,在一定的时间内,同一地区、人群的幽门螺杆菌耐药图谱和特征比较稳定。我们对其中部分人群进行个体化治疗拿到相应的耐药数据后,即使其他人没有做胃镜和药敏试验,我们也可以参照相同人群的耐药谱和特征选择有别于其他人群的抗生素。这样虽然达不到个体化治疗的最好效果,但是要比经验治疗好很多。因此,我们主要针对目前幽门螺杆菌防治中对不同人群幽门螺杆菌的耐药谱以及感染人群的特征数据的需求,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来绘制幽门螺杆菌的耐药地图,启动了此项工作。
7.由于国内数据较多,需要一个梳理上线过程;目前发布的耐药地图仅涉及部分省市。我们的策略是以浙江省不同地区的53万株细菌的耐药谱为例,由各省各地区的消化专家牵头,发挥各自的临床优势共同完成这一工作。在绘制过程中我们始终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要标注好每个耐药数据的来源;二是注明搜集、整理、核实的人员。一方面便于数据的核实与更正,另一方面可以支撑这一数据的可信度。最终,可以让大家用到一个可信度很高的动态数据平台。
8.幽门螺杆菌的耐药地图可能会在以下4个方面发挥作用。第一,中国的网民非常多,耐药地图可以起到一种引导和宣传作用,可以传播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耐药以及相关应对措施的知识;第二,可以为医护人员治疗当地幽门螺杆菌感染提供对应人群耐药数据支撑;第三,可以为临床消化专家和内镜专家提供一个临床与科研相结合的支撑平台,不但有助于信息的高效采集,并可以让医生和患者的交流和互动更顺畅,相关信息的大数据处理可以更好地用于防控幽门螺杆菌感染;最后,耐药地图的数据可以为幽门螺杆菌和胃癌高发人群干预策略制定以及药物选择提供重要的支撑。
9.对于传染病而言,疫苗是预防病原菌感染的主要策略,也是最高效的方法。但是,幽门螺杆菌持续感染和黏附定植的特征大大增加了幽门螺杆菌疫苗研发的难度。从专业角度来讲,近年来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把握能在幽门螺杆菌的疫苗研发上有所突破。
热门肿瘤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