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我在门诊坐诊开出处方后,最常听到的问题就是:“医生,是药三分毒,这个药会不会吃坏XX啊!”
这里的XX代指肝肾脾脑等种种大家所能想到的种种器官。
这句话经常把我说的伤心欲绝,欲哭无泪,就好像是我开的这些药物,目的是要谋害您似的。
这里,我可以向大家保证,从我手里根据您的病情所开出去的药物,
也许会对您的钱包造成轻伤或者重伤,但绝对不会伤害您的身体。
本节导读: 内容描述:什么是毒!
首先,我想先向大家明确一下“是药三分毒”这句话的来历。
这句话是咱们中国的古人云出来的,有多古呢?"是药三分毒"出自我国最早的医学专著《内经》。
这本专著中将药分为大毒、常毒、小毒、无毒。
治疗疾病要求: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也就是说,就算用无毒的药物去治病,治到90%的时候也要停止用药了,因为无毒只是说其微毒而不是绝对的无毒。这就是“是药三分毒”的来历。
在《淮南子》上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还记得网络上流传的那个让大家猜测神农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的笑话吗?我个人猜测神农就是死在因为长时间尝百草而导致的毒性反应蓄积。
注意!这里说的毒,是指药物中的毒性成分,比如乌头里的乌头碱,巴豆里的毒性球蛋白,这些是可以导致死亡的成分,所以说,毒性成分的存在,是“是药三分毒”这句话的存在基础。
曾经用的很火,远销欧美的龙胆泻肝丸里的关木通这个成分,被证实含有大量有肾毒性的马兜铃酸,西医里曾经的抗感染圣药链霉素的耳毒性,这个才能被称之为毒。
好了,上面是真在说毒。这些有这个毒性那个毒性的药物,在现代社会,基本上存在的时间不会超过2年,而且随着网络科技、统计学的发展,这个时间会更短。
日常您所担心的、或者您从所有非医疗专业人士口中听到的关于药物的这个毒哪个毒,绝大部分是在说药物的副作用。药物的副作用和药物的毒性作用,是完全的两个不同概念。
药物的副作用往往是基于其药物本身药物活性物质或者代谢途径而出现的。
举个例子,降压药的作用就是用来降低血压,那么降压药的最大副作用和风险就是低血压,您还别不信,我不止一次的见到过因为服用降压药物不当而出现低血压晕厥直至出现脏器功能衰竭的病人。
再者,从目前心血管疾病的相关西药研发情况来看,药物无毒性作用,而能保证应用的安全性,是作为这些药物是否能够进入临床的第一要求。
现在则更进一步,对于一些有长期口服需求的基本药物来说,除了要无毒性作用外,还对长期的脏器保护和生存时间有了要求。
在我们心内科来说,一个药物首先要能够解决目前的疾病危险,其次要对终点事件有益。什么叫终点事件,就是导致生命终结的事件。
用句您能听得懂的话来说,就是除了要能治病,还得给您延寿。
知识点总结: 内容描述:药物中的毒性成分和药物的副作用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情。
下面我就来介绍两种我们心内科最常用的除了能治病还能延寿的药物给您。
首先要介绍的是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这个药物和青霉素、安定这两个药物,并称为人类历史上的三大经典药物。
它诞生于1853年,1898年由一位德国医生首先作为治疗风湿的药物进入临床。
在其上市的同时,医生们就发现了,阿司匹林同时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有兴趣人士选读 基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起因:首先由血小板聚集在破损的冠脉血管内皮表面形成骨架后,再由纤维蛋白原、血脂等物质逐渐填充,并反复多次,从而导致血管狭窄栓塞。
能预防血小板聚集的阿司匹林就迅速的成为心血管医生的宠儿,阿司匹林在临床上作为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药物,已经有了近百年的历史。
这里要对那些说阿司匹林伤胃、出血的亲们说一句,它已经带着伤胃、出血的帽子100多年了,但人家连名字都没变过。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其他药物能够完全替代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病中的作用。
为什么这么说呢。离现在最近的,2001年的一个关于阿司匹林在冠心病一级预防中的作用的调查里,明确的得出了:
阿司匹林
能降低28%心血管事件,也就是减少28%心绞痛、心梗这些事情的发生。
更重要的是能降低44%的心血管性死亡,也就是说,能让44%的冠心病患者,在发作心肌缺血的时候,不至于死亡。
这是为什么在心内科突发心梗病人的院前抢救中,强调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旦判断心梗明确,第一时间嚼服阿司匹林300mg。
这也是为什么,心脏介入手术的术前准备中,要嚼服阿司匹林300mg。
如果您真的确诊了冠心病,看到这样的数据,您还有什么理由对什么伤胃啊,出血啊这些东西思前想后,相对于生命的保护,其他的东西,都是浮云啊!
而且,我很真诚的告诉您,100mg的阿司匹林,远远远远不足以导致难以控制的胃黏膜损伤和难以抑制的大出血,只要您能遵从医生要求注意服药注意事项,阿司匹林就是确诊心血管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风险人群的不可替代的保护神。
当然如果您真的对阿司匹林过敏,或者有活动性出血性疾病(溃疡)等真的不能服用阿司匹林的情况,那么,真心希望您能保重身体,让冠心病来的更晚一些,因为,其他药物对冠心病的保护,真的没有阿司匹林那么强。
在冠心病治疗的领域里,第二种无法躲避的药物就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也就是他汀类药物。
1987年著名的4s实验,奠定了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他汀类药物的主要副作用有两个方面,肝功能损伤和肌肉溶解。实话实说,从他汀类药物诞生的第一天起,关于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肝脏及肌肉损害,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但是,为什么有安全性问题,还会有争议?为什么不直接禁用这个药物?
就是因为他汀类药物是唯一一个能通过调节血脂水平,以减缓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发展的药物。
用句文艺点的话来说,他是唯一一个能对抗岁月对动脉的侵蚀的药物。
更简单点来说,今年您的血管被斑块堵了50%,吃5年他汀后,有很大几率血管可能只堵了55%,不吃他汀,血管可能就被堵了70%。
他汀类药物的肝功能损伤是最常见的,具体有多高呢?0.5%-2%,这是因为他汀类药物就是通过加强肝脏对血脂的代谢而形成其降脂作用,这个过程中,肝脏负荷是增重的,自然容易出现肝功能的损伤。关于他汀的肝功能损伤,这里要强调两点:
1、肝功能损伤,绝大多数是发生在开始服药的5-90天内,也就是说您如果在服用他汀的前3个月内肝功能正常,那么他汀对您的肝脏来说就是安全的;
2、只有肝酶升高到正常值的3倍,才需要考虑是否去停药。
但是,如果您确诊了冠心病。
就算因为服用他汀类药物,肝酶升高到了正常的3倍以上,我们首先需要做的也是更换其他种类的他汀,而不是停用。
关于他汀的最让人谈之色变的副作用肌肉溶解,这是因为两个原因,
有兴趣人士选读 正文内容:其一是因为他汀的降低胆固醇作用引起的肌肉细胞的膜不稳定,其二是同其减少血浆辅酶Q浓度有关。
这两个原因都同他汀的作用密切相关。2008-2013年,这5年间,全国一共才报道了59例因他汀引起的肌痛和肌酶升高,而这5年间服用他汀的患者人数则是千万级别的。
关于他汀,我只请您记住两句话:
第一,请相信您没有那么不走运。
第二,尽量以普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这两种肝肾双通道代谢途径的他汀类药物,作为您服用调脂类药物的开始。
按您信得过的医生的建议,服用正确的药物,并定期监测指标变化才是王道!
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是我们大家最早接触的冠心病治疗相关药物,而且只有这两种药物,贯穿整个冠心病的防治全程。他们的确有副作用,有些副作用甚至有些可怕,但是,拒绝这两样药物副作用风险的同时,您在迎来更大的更可怕的冠心病风险。如果您有冠心病的风险,只要您按照医生的说明进行服药,并及时进行自身感觉的判断和反馈,这两个药物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保护或者挽救您的生命。我从来不认为一个听到您说您胃不好,就给您用波立维,听到您说您怕他汀伤肝伤肾,就给您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的医生,是一个合格的心内科医生。真心希望各位确诊了冠心病,但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有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的朋友们,看到这一节的文字后,能放下恐惧,尝试一下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这一次的尝试,也许在将来,可能会挽救您的生命。
热门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