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抽筋”,几乎所有人都有过的经历,尤其是老年人群,处于寒冷的环境或深夜时分,“抽筋”发作更加频繁。
但不少人将“抽筋”与“缺钙”直接划等号,认为“抽筋”就是“缺钙”的表现,仅通过口服钙片治疗。但要知道,引起“抽筋”的原因众多,并非仅由“缺钙”引起。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什么是“抽筋”?
简而言之,“抽筋”就是肌肉痉挛,是一种突发的肌肉非自主收缩,可导致短暂性的疼痛,可自行缓解直至消失。
医学上认为,抽筋的本质是神经肌肉异常兴奋造成的不自主、无征兆的过度收缩,而肌肉是受神经支配的。
图片
引起“抽筋”的原因都有哪些?
1
低钙血症
肌肉的收缩需要钙离子的帮助,因此缺钙确实是导致“抽筋”的主要原因之一。老年人对钙质的吸收能力下降,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钙”。
此外,孕妇等特殊人群,由于对钙质需求量增加,若钙质摄取不足也容易出现“抽筋”表现。
图片
2
寒冷刺激
俗话说“热胀冷缩”,人体肌肉也是如此。低温等寒冷因素可直接刺激肌肉,使其突发收缩而出现痉挛。
图片
3
过度疲劳
在过度疲劳状态下,人体会产生大量的酸性代谢产物,但大多无法及时排出。此时这些酸性代谢物可使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在夜间温度下降极易诱发“抽筋”。
图片
4
某些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闭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疾病,由于可造成血液循环障碍,尤其容易导致下肢组织出现缺血缺氧,所产生的酸性代谢废物无法及时排出,亦可导致“抽筋”。
此外,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周围神经病变等,可直接影响神经电活动,导致抽筋。
图片
由此可见,如果频繁发作“抽筋”,一定要尽早就诊,寻找导致“抽筋”的具体原因,不能仅通过“补钙”治疗。
热门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