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身体健康是革命的本钱”,但是,在繁忙的生活中,大家往往是忙于工作,急于应酬,却忽略了身体健康这块风水宝地。其实,平时稍加注意,提早预防,健康就在我们身边。小编分享一篇相关高血压防治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一、高血压最可怕的症状是哪种?
1、没有症状的高血压,最可怕!
血压增高实际上是一个生命指标、一个生命体征数据。患了高血压,很多人会有症状,但有一些人偏偏没有感觉,这种人反而最危险。如果能感觉到血压高了、不舒服了,说明这是你的身体在自我保护。如果你感觉不到,很可能任由高血压损伤器官。
2、两个时间易犯晕,要警惕!
头晕是高血压最常见的症状,而一天当中,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其实也有集中出没的时间。因为高血压有两个峰值,分别是早上6~10点和下午的16~18点,在这两个时间段内,血压会升高,因此在这期间发生头晕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高血压患者在这两个时间段内要特别注意。
3、心率超80次/分,要当心!
2016年欧洲高血压学会发表的高血压伴心率增快患者管理共识指出,心率应当作为高血压患者综合评估的重要指标,但是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重视心率的很少,往往医生和患者都会忽视心率问题。
心率是交感神经激活的预测因子,心率上升意味着交感神经的过度激活,对引发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等有促进作用,所以心率上升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
普通高血压患者,当其心率超过每分钟80次时就需要进行心率管理。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或心力衰竭的患者心率超过每分钟70次就必须进行心率干预。
二、你存在这些高血压风险吗?
认识高血压,首先要从认识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开始,然后有意识地去改变可以改变的因素,尽可能降低患高血压病的风险。以下是目前科学研究公认的一些危险因素,网友可以自我检查一下:你存在这些高血压风险吗?
1、遗传因素
家族史是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表明,有家族史的子女患高血压的危险是无家族史的2倍;有家族史患者较无家族史患者发病年龄偏低,血压水平较高。
先天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是现代医学所不能控制的。但目前已经有很多针对高血压靶向基因的研究,期望有一天基因疗法能攻克高血压的先天难题。
2、年龄
高血压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发病率上升,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普遍较高。
老年人常常合并有高血糖、高血脂等多种代谢异常,其靶器官损伤发生率高、损伤的靶器官多、损伤程度重。
此外,近30年我国人群心脑血管病(主要是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均已提前。因此,对高血压病等慢性病的早认识、早预防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对于自身健康的维护十分必要。
3、性别
性别是影响高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性别的高血压发病率有明显的差异。
国内外研究比较一致的发现,45岁或50岁之前男性高血压的发病率高于女性,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比女性血压增加快。但更年期后,女性增加较快,这与更年期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内分泌环境紊乱有关系。
三、五种情况下赶紧测血压
1、作息紊乱
有些人由于工作原因,作息时间十分不规律,连续的熬夜加班可能会使血压突然升高。如果加班不能避免,就应及时测血压。
2、吸烟喝酒
大量吸烟、喝浓茶或浓咖啡等也可引起血压升高,这是因为尼古丁、茶碱、咖啡因这些物质能够兴奋交感神经系统,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饮酒对血压也有不小影响。
3、情绪波动
情绪起伏较大,如极度兴奋、悲伤,或焦虑、抑郁等不良精神状态可直接引起血压升高。如果遇到影响情绪的重大事件,要警惕血压突然升高的可能性。
4、气温突变
换季或气温变化较大时应加强血压监测。部分高血压病人在冬季天气寒冷时血压会突然升高,而夏天天气炎热、出汗较多、饮水较少时血压会骤然下降。也有部分高血压病人由于天热造成睡眠障碍、心情烦躁,血压反而会升高。
5、合并其他疾病
如果患者存在疼痛、排便困难(如急性尿潴留、便秘)等,血压往往会突然升高,而急性心衰、急性心梗、大量失血、严重呕吐、腹泻等疾病则会造成血压突然下降。
四、治高血压避误误区
误区1:不愿意过早服药
治疗高血压,越早获益越大。不少患者担心降压药会产生抗药性,却不知血压升高的主要危害并不是血压升高引起的症状,而是不知不觉中损害全身的血管,甚至影响心、脑、肾等多个器官的功能。血压越早得到控制,就能越早地保护血管、预防多器官功能受损。
误区2:血压正常即停药
高血压的治疗需要坚持用药,保持其稳定。高血压不能根治,但可以通过综合治疗控制,贸然停药后血压会因此升高,而血压的波动过大,对身体内多器官的损害更加严重。
正确做法是:血压控制达标并长期稳定后(一般半年到一年),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少药物,并控制生活方式,长期规律监测血压的变化。
误区3:过分依靠药物
高血压的治疗需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应该建立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上,积极控制和改正吸烟、过量饮酒、高盐饮食等不良习惯,对药物的治疗效果有辅助作用。
误区4:只服药不看效果
高血压的治疗并非千篇一律,且个体对药物敏感性不一,需要通过定期监测血压观察治疗效果。长期的规律监测并记录,可为掌握药物使用与血压变化关系、调整药物剂量及种类提供临床依据。
误区5:自行购药服用
高血压种类繁多,每一类的治疗用药有所差异,用药需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降压药的选用不仅仅针对控制血压,同时还要考虑对身体其他器官功能的保护。
热门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