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哺乳期用药对策:(1)权衡利弊用药;(2)选用适当药物;(3)关注婴儿乳汁摄取的药量;(4)加强用药指导哺乳期妇女患泌尿道感染时,不宜选用磺胺药,而应用氨苄西林代替,这样既可有效地治疗乳母泌尿道感染,又可减少对婴儿的危害。
药物经乳汁排泄是哺乳期所特有的药物排泄途径,几乎药物都能通过被动扩散进入乳汁,只是浓度可有不同,这就导致了某些药物血药浓度水平下降,而乳汁中的药物可对乳儿产生不良影响。乳汁中药物的浓度取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蛋白结合程度及其在母体中的药物浓度。(1)脂溶性高的药物易分布到乳汁中,但母乳中分布的药量不会超过母体摄取量的1%~2%。如地西泮脂溶性较强,可分布到乳汁中,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2)由于乳汁的pH比母体血浆pH值低,碱性药物如红霉素易于分布到乳汁中,而酸性药物如青霉素G、磺胺类则不易进入到乳汁中。
乳母用药后药物进入乳汁,但其中的含量很少超过母亲摄入量的1%~2%,故一般不至于给乳儿带来危害,然而少数药物在乳汁中的排泄量较大,乳母服用量应考虑对乳儿的危害,避免滥用。一般分子量小于200的药物和在脂肪与水中都有一定溶解度的物质较易通过细胞膜。在药物与母体血浆蛋白结合能力方面,只有在母体血浆中处于游离状态的药物才能进入乳汁,而与母体血浆蛋白结合牢固的药物如抗凝血的华法林不会在乳汁中出现。另外,要考虑药物的解离度,解离度越低,乳汁中药物浓度也越低。弱碱性药物(如红霉素)易于在乳汁中排泄,而弱酸性药物(如霉素)青霉素类对乳儿安全。头孢菌素类在乳汁中含量甚微,但第四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匹罗、头孢吡肟例外。磺胺类在乳汁中的浓度与血浆中一致,在体内与胆红素竞争血浆蛋白,可致游离胆红素增高,尤其在新生儿黄疸时,可促使发生核黄疸。大多数抗菌药物都能进入乳汁,但进入乳儿体内的量很小,不会对乳儿产生严重危害。偶有过敏反应、腹泻等情况。青霉素类对乳儿安全。头孢菌素类在乳汁中含量甚微,但第四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匹罗、头孢吡肟例外。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等未见对乳儿是否有毒性的报道。大环内酯类100%分泌至乳汁。氨基糖苷类不详,可能具有潜在危害,不宜应用。喹诺酮类对乳儿骨关节有潜在危害,不宜应用。磺胺类在乳汁中的浓度与血浆中一致,在体内与胆红素竞争血浆蛋白,可致游离胆红素增高,尤其在新生儿黄疸时,可促使发生核黄疸。
热门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