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是针对尚未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采取的干预措施。这些干预措施通常指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例如,戒烟,减少钠盐摄入量,限制有害使用酒精,增加体力活动和控制体重及合理膳食等,同时配合药物控制代谢性危险因素(血压、血脂及血糖异常)的水平。目的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相关疾病的发生。
这些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二级预防同样重要。但每个患者执行的方式和力度要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
1.1戒烟及预防青少年吸烟:
大量的研究表明,无论主动吸烟或是被动吸入二手烟,吸烟量和心血管病、肿瘤或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呈显著正关联。队列研究证据显示,戒烟者发病和死亡风险显著低于持续吸烟者。无论何时戒烟都会获益。越早戒烟,获益越多。
1.2减少钠盐摄入量:
我国营养学会(6 g钠盐/d)的推荐量,应鼓励患者实施减盐措施。减少烹调用盐,选购含盐量低的食物,尽量少食或避免高盐食物。让患者明白即使钠盐摄入量不能立即达到推荐的水平,长期努力逐渐减少钠盐摄入量也可以有效地减少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
在推荐患者减少钠盐摄入量的同时,鼓励增加膳食钾摄入量特别是天然富含钾食物的摄入量。富含钾的食物多为水果蔬菜,可同时提供健康需要的维生素和纤维素。
1.3限制酒精摄入量:
我国建议每日摄入酒精量男性<25 g,女性<15 g。实际摄入酒精量的计算方法为:酒瓶标示的酒精含量(%v/v)×饮用的毫升数/100×0.8。如饮用1个易拉罐啤酒(330 ml),酒精含量标示为3.5%v/v,实际摄入酒精量为3.5×330/100×0.8=9.24 g酒精。
1.4增加身体活动,控制体重:
身体活动不足是导致心血管病、2型糖尿病和某些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适宜的有氧运动可降低安静时的血压,改善心肺功能,同时调节紧张情绪。
运动的形式可根据个体的喜好及运动环境和条件来决定,但运动量要根据个体的健康状况来决定。
中低强度的运动在控制血压,改善心肺功能方面较高强度运动更有效。每日30 min,每周至少做3~5次的运动可以有效改善心血管健康,重在长期坚持。对工作忙碌的年轻群体,每周2次较大强度的运动比完全没有运动的个体较少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适量运动加合理膳食有助于控制体重。每日总热量摄入应量出为入,即摄入的总热量不超过每日活动消耗的总热量,才能维持健康的体重。
1.5合理膳食:
除应控制膳食摄入总热量和减盐限酒外,还应增加膳食中非精制米面(谷粒表皮富含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比例,减少膳食中总脂肪,特别是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增加蔬菜和水果摄入量。目前我国人均摄入的脂肪在总热量中的比例较高,粗制米面、水果蔬菜明显不足。
应建议每人每日摄入:奶类300 g,蔬菜300~500 g,水果200~350 g,禽蛋类120~200 g,谷薯类250~400 g。合理的膳食可以增加纤维素、维生素、钾等摄入量,降低血脂和改善心血管健康。
1.6其他和生活方式相关的防控措施:
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良好的睡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