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心力衰竭 (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心力衰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其中绝大多数的心力衰竭都是以左心衰竭开始的,即首先表现为肺循环淤血。
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缓急,临床可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还有收缩性或舒张性心力衰竭之分。
1 .急性心力衰竭
是指因急性的心肌损害或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并可有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以急性左心衰竭最为常见。急性心衰可以在原有慢性心衰基础上急性加重,也可以在心功能正常或处于代偿期的心脏上突然起病。发病前患者多数合并有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常见于急性心肌炎、广泛性心肌梗死、心室流出道梗阻、肺动脉主干或大分支梗塞等。可表现为收缩性心衰,也可以表现为舒张性心衰。急性心衰常危及生命,必须紧急抢救。
2. 慢性心力衰竭
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可以稳定、恶化或失代偿。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特点是呼吸困难、水肿、乏力,但上述表现并非同时出现。一般均有代偿性心脏扩大或肥厚及其他代偿机制参与,常伴有静脉压增高导致的器官充血性病理改变,可有心房、心室附壁血栓和静脉血栓形成。成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主要是冠心病、高血压、瓣膜病和扩张型心肌病。
在基础性心脏病的基础上,一些因素可诱发心力衰竭的发生。
常见的心力衰竭诱因如下:
( 1)感染如呼吸道感染,风湿活动等。
( 2)严重心律失常特别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阵发性心动过速等。
( 3)心脏负荷加大妊娠、分娩、过多过快的输液、过多摄入钠盐等导致心脏负荷增加。
( 4)药物作用如洋地黄中毒或不恰当的停用洋地黄。
( 5)不当活动及情绪过度的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
( 6)其他疾病如肺栓塞、贫血、乳头肌功能不全等。
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1. 急性心力衰竭
( 1)早期表现左心功能降低的早期征兆为心功能正常者出现疲乏、运动耐力明显减低、心率增加15 ~20次 /分,继而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高枕睡眠等;检查可见左心室增大、舒张早期或中期奔马律、两肺底部有湿啰音、干啰音和哮鸣音。
( 2)急性肺水肿起病急,病情可迅速发展至危重状态。突发的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喘息不止、烦躁不安并有恐惧感,呼吸频率可达30 ~50次 /分;频繁咳嗽并咯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心率快,心尖部常可闻及奔马律;两肺满布湿啰音和哮鸣音。
( 3)心源性休克?1 )低血压持续30分钟以上,收缩压降至 90mmHg以下,或原有高血压的患者收缩压降低≥60mmHg 。2)组织低灌注状态①皮肤湿冷、苍白和发绀伴紫色条纹;②心动过速 >110次/ 分;③尿量明显减少(<20ml/h),甚至无尿;④意识障碍,常有烦躁不安、激动焦虑、恐惧和濒死感;收缩压低于 70mmHg,可出现抑制症状,逐渐发展至意识模糊甚至昏迷。3 )血流动力学障碍PCWP≥ 18mmHg,心脏排血指数(CI )≤36.7ml/s· m(≤2.2L/min ·m)。 4)代谢性酸中毒和低氧血症
2. 慢性心力衰竭
( 1)左心衰的症状和体征大多数左心衰患者是由于运动耐力下降出现呼吸困难或乏力而就医,这些症状可在休息或运动时出现。同一患者可能存在多种疾病。
呼吸困难是左心衰最主要的症状,可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等多种形式。运动耐力下降、乏力为骨骼肌血供不足的表现。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可出现陈 -施呼吸,提示预后不良。查体除原有的心脏病体征外,还可发现左心室增大、脉搏强弱交替,听诊可闻及肺部啰音。
( 2)右心衰的症状和体征主要表现为慢性持续性淤血引起的各脏器功能改变,患者可出现腹部或腿部水肿,并以此为首要或惟一症状而就医,运动耐量损害是逐渐发生的,可能未引起患者注意,除非仔细寻问日常生活能力发生的变化。查体除原有的心脏病体征外,还可发现心脏增大、颈静脉充盈、肝大和压痛、发绀、下垂性水肿和胸腹水等。
( 3)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舒张性心力衰竭是指在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情况下(LVEF>40% ~50%),心室松弛性和顺应性减低使心室充盈量减少和充盈压升高,导致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初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运动耐力下降、气促、肺水肿。
心力衰竭的诊断并不困难:
心力衰竭的诊断并不困难:
根据患者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基础心血管病的病史,有休息或运动时出现呼吸困难、乏力、下肢水肿的临床症状,有心动过速、呼吸急促、肺部啰音、胸腔积液、颈静脉压力增高、外周水肿、肝脏肿大的体征,有心腔扩大、第三心音、心脏杂音、超声心动图异常、利钠肽( BNP/NT-proBNP)水平升高等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的客观证据,有收缩性心力衰竭或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特征,可作出诊断。
心力衰竭的治疗目前并没有好的所谓"根治"方法:
药物及病因治疗仍是心衰治疗的基础,
但非药物治疗特别是外科治疗对晚期难治性心衰治疗作用不容忽视。
1、? 识别和消除诱发因素
? ? 识别、迅速治疗和尽可能预防引起或加重心力衰竭的特殊疾病,对于心力衰竭的治疗至关重要。例如控制感染和心律失常、治疗肺栓塞、纠正贫血及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过度摄入酒精、不间断的心动过速、甲状腺疾病等既可以作为心力衰竭的基础病因,也可以在其它疾病 (如慢性瓣膜病或冠状动脉疾病) 所致的心力衰竭中成为病情恶化的诱发因素。因此,必须对此加强治疗;还应对抗感染治疗的重要性提高认识 ;除此之外,心房颤动常突然诱发心力衰竭,甚至肺水肿,心力衰竭时由于心房压力升高又可诱发心房颤动,二者常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迅速转复成窦性心律或减慢心室率,对于心力衰竭的控制特别重要 ;对于病因去除不了或暂时不能去除者,这时心力衰竭的治疗应注意消除能够诱发心力衰竭发生或加重的因素。
2、? 去除基础病因
? ? 主要针对引起心力衰竭的病理解剖性病因。也就是心力衰竭的治疗中的手术疗法。缩窄性心包炎时实施心包剥离术,瓣膜病时进行瓣膜替换手术,先天性心脏病时外科根治手术,冠心病时导管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外科手术、左心室室壁瘤切除术、激光血运重建术等,严重晚期心脏病时心脏移植均有可能去除心力衰竭的基础病因,从而彻底治疗心力衰竭。不过,手术时机甚为重要,许多病人术后仍有不同程度的心脏衰竭,这是因为心力衰竭的各种基础病因已经引起了不可逆的心肌损害。因此,必须把握手术时机,才能有效地根治心力衰竭。
3 、控制心力衰竭的状态
那么,到底哪些心衰需要手术治疗?
首先心衰要看是什么样原因造成的,正如上面讲的:如果是冠状动脉疾病造成的,那我们就一定要给病人做冠状动脉造影,看看哪个地方出问题了。如果有冠状动脉狭窄了,能放支架就放一个冠状动脉支架,让他的冠状动脉血流改善,这样心衰就能得到很好的缓解,如果不能放支架,病人身体条件允许,就要尽快的做心脏搭桥手术。
再如,如果是非常重的瓣膜病,有大量反流现象的病人,一定要对他做换瓣手术,把心脏的瓣膜换了,让血液循环紊乱得到缓解。如果是非常重的心肌病,我们可以给他做临时的左心辅助,运用设备帮助他恢复。如果年龄年轻,还可以做心脏移植,这样对于改善他的愈后,提高他的生活质量都是有非常好的帮助。
现在还有细胞移植的治疗等等,都在做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当中。
现代在心衰的治疗过程中,植入双心室同步起搏(CRT),就是我们俗话说的三腔起搏器,这个治疗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使得病人的心衰症状得到缓解,它的原理是使我们扩大的两侧心脏收缩能够同步起来,使它的射血得到缓解。一部分病人使用了这种治疗之后心脏功能可以得到改善。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征的前提下,这种方法已作为心力衰竭的准一线治疗方 案。
热门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