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体考虑:溶栓治疗快速、简便,在不具备 PCI条件的医院或因各种原因使FMC至PCI时间 明显延迟时,对有适应证的STEMI患者,静脉内溶 栓仍是较好的选择。院前溶栓效果优于入院后溶栓。对发病3 h内的患者,溶栓治疗的 即刻疗效与直接PCI基本相似心5I;有条件时可在救护车上开始溶栓治疗(Ⅱa,A)。但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溶栓治疗多在医院内进行。决定是否溶栓治疗时,应综合分析预期风险/效益比、发病至就诊时间、就诊时临床及血液动力学特征、合并症、出血风 险、禁忌证和预期PCI延误时间。左束支传导阻滞、
大面积梗死(前壁心肌梗死、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患者溶栓获益较大。 2.适应证: (1)发病12 h以内,预期FMC至PCI 时间延迟大于120 min,无溶栓禁忌证(I,A); (2) 发病12~24 h仍有进行性缺血性胸痛和至少2个 胸前导联或肢体导联ST段抬高>0.1 mV,或血液 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若无直接PCI条件,溶栓治疗 是合理的(11 a,C); (3)计划进行直接PCI前不推荐溶栓治疗(Ⅲ,A);(4)ST段压低的患者(除正后壁 心肌梗死或合并aVR导联sT段抬高)不应采取溶
栓治疗(Ⅲ,B);(5)STEMI发病超过12 h,症状已缓解或消失的患者不应给予溶栓治疗(Ⅲ,C)。 3.禁忌证:绝对禁忌证包括: (1)既往脑出血 史或不明原因的卒中; (2) 已知脑血管结构异常; (3) 颅内恶性肿瘤; (4) 3个月内缺血性卒中(不包 括4.5 h内急性缺血性卒中); (5)可疑主动脉夹层; (6) 活动性出血或出血素质(不包括月经来潮); (7) 3个月内严重头部闭合伤或面部创伤; (8) 2个月内颅内或脊柱内外科手术; (9) 严重未控制的高 血压[收缩压>180
mmHg和(或)舒张压>110 mmHg,对紧急治疗无反应。 相对禁忌证包括; (1) 年龄≥75岁; (2) 3个月前有缺血性卒中; (3) 创伤(3周内) 或持续>10 min心肺复苏; (4) 3周内接受过大手术; (5) 4周内有内脏出血; (6) 近期(2周内)不能压迫止血部位的大血管穿刺; (7) 妊娠; (8) 不符合绝对禁忌证的已知 其他颅内病变; (9) 活动性消化性溃疡; (10) 正在使用抗凝药物,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越高,出血风险越大。 4.溶栓剂选择:建议优先采用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可选择性激活纤溶酶原,对全身纤溶活性影响较小,无抗
原性,是目前最常用的溶栓剂。但其半衰期短,为防 止梗死相关动脉再阻塞需联合应用肝素(24— 48 h)。其他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还有兰替普酶、 瑞替普酶和替奈普酶等。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 包括尿激酶和尿激酶原,可直接将循环血液中的纤 溶酶原转变为有活性的纤溶酶,无抗原性和过敏反 应(表2)。 5.剂量和用法 阿替普酶: 方法一;全量90 min加速给药法:首先静脉推注15 mg,随后0.75 mg/kg在30 min内持续静脉 滴注(最大剂量不超过50 mg),继之0.5mg/kg于 60
min持续静脉滴注(最大剂量不超过35 mg)。 方法二:半量给药法:50 mg溶于50 ml专用溶剂,首先静脉推注8 mg,其余42 mg于90 min内滴完。 替奈普酶:30~50 mg溶于10 ml生理盐水中, 静脉推注(如体质量<60 kg,剂量为30 mg;体质量每增加10 kg,剂量增加5 mg,最大剂量为50 mg)。 尿激酶:150万u溶于100 ml生理盐水,30 min 内静脉滴人。溶栓结束后12 h皮下注射普通肝素 7 500 U或低分子肝素,共3~5 d。 重组人尿激酶原:20
mg溶于10 ml生理盐水, 3 min内静脉推注,继以30 mg溶于90 ml生理盐水,30 min内静脉滴完。 6.疗效评估:(2018年心血管内科高级职称考试题) 溶栓开始后60~180min内应密切监测临床症状、心电图ST段变化及心律失常。 血管再通的间接判定指标包括: (1)60~90 mi内心电图抬高的ST段至少回落50%。 (2) cTn峰值提 前至发病12 h内,CK—MB酶峰提前到14 h内。 (3) 2 h内胸痛症状明显缓解。 (4) 2~3 h内出现再灌 注心律失常,如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房室传导阻滞
(atrio-ventricular block,AVB)、束支阻滞突然改善或 消失,或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动过 缓、窦房传导阻滞,伴或不伴低血压。上述4项中,心电图变化和心肌损伤标志物峰值前移最重要。 冠状动脉造影判断标准:心肌梗死溶栓 (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2或3级血流表示血管再通,TIMI 3级为完全性再通,溶栓失败则梗死相关血管持续闭塞(TIMl 0~1级)。 7.溶栓后处理:对于溶栓后患者,无论临床判断是否再通,均应早期(3—24
h内)进行旨在介治疗的冠状动脉造影;溶栓后PCI的最佳时机仍有 待进一步研究。无冠状动脉造影和(或)PCI条 件的医院,在溶栓治疗后应将患者转运到有PCI条 件的医院(I,A)。 8.出血并发症及其处理:溶栓治疗的主要风险 是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0.9%~1.0%)。高龄、低体质量、女性、既往脑血管疾病史、人院时血压升高是颅内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一旦发生颅内出血,应立即停止溶栓和抗栓治疗;进行急诊CT或 磁共振检查;测定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凝血酶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和纤维
蛋白原、D二聚体,并检测血型及交叉配血。治疗措 施包括降低颅内压;4 h内使用过普通肝素的患者, 推荐用鱼精蛋白中和(1 mg鱼精蛋白中和100 U普 通肝素);出血时间异常可酌情输入6~8 U血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