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儿童的行为问题一般可分为:
①生物功能行为问题,如遗尿、遗便、多梦、睡眠不安、夜惊、食欲不佳、过分挑剔饮食等;
②运动行为问题,如儿童擦腿综合征、咬指甲、磨牙、吸吮手指、咬或吸衣物、挖鼻孔、咬或吸唇、活动过多等;
③社会行为问题,如破坏、偷窃、说谎、攻击等;
④性格行为问题,如惊恐、害羞、忧郁、社交退缩、交往不良、违拗、易激动、烦闹、胆怯、过分依赖、要求注意、过分敏感、嫉妒、发脾气等;
⑤语言问题,如口吃等。
男孩的行为问题常多于女孩,男孩多表现运动与社会行为问题;女孩多性格行为问题。儿童行为问题的
发生与父母对子女的期望、教养方式、父母的文化、学习环境等显著相关。多数儿童的行为问
题可在发育过程中自行消失。
1.屏气发作 为表现为呼吸运动暂停的一种异常性格行为问题,多发于6~18月婴幼儿,5
岁前会逐渐自然消失。呼吸暂停发作常在情绪急剧变化时,如发怒、恐惧、剧痛、剧烈叫喊时
出现,常有换气过度,使呼吸中枢受抑制,哭喊时屏气,脑血管扩张,脑缺氧时可有昏厥、丧
失意志、口唇发绀,躯干、四肢挺直,甚至四肢抽动,持续0.5~1分钟后呼吸恢复,症状缓解,
口唇返红,全身肌肉松弛而清醒,一日可发作数次。这种婴儿性格多暴躁、任性、好发脾气。
对此类儿童应加强家庭教养,遇矛盾冲突时应耐心说理解释,避免粗暴打骂,尽量不让孩子有
发脾气、哭闹的机会。有时需与癫痫鉴别。
2.吮拇指癖、咬指甲癖 3~4个月后的婴儿生理上有吮吸要求,常自吮手指尤其是拇指以
安定自己。这种行为常发生在饥饿时和睡前,多随年龄增长而消失。但有时婴儿因心理上得不
到满足而精神紧张、恐惧焦急,未获父母充分的爱,又缺少玩具、音乐、图片等视听觉刺激,
孤独时便吮拇指自娱,渐成习惯,直至年长时尚不能戒除。长期吮手指可影响牙齿、牙龈及下
颌发育,致下颌前突、齿列不齐,妨碍咀嚼。咬指甲癖的形成过程与吮拇指癖相似,也系情绪
紧张、感情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不良行为,多见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对这类孩子要
多加爱护和关心,消除其抑郁孤独心理;当其吮拇指或咬指甲时应将其注意力分散到其他事物上,鼓励儿童建立改正坏习惯的信心,切勿打骂讽刺,使之产生自卑心理。在手指上涂抹苦药等方法也往往起不到好的效果。
3.遗尿症 正常幼儿在2~3岁时已能控制排尿,如在5岁后仍发生不随意排尿即为遗尿症,
大多数发生在夜间熟睡时,称夜间遗尿症。遗尿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遗尿症
较多见,多半有家族史,男多于女(2:1~3:1),无器质性病变,多因控制排尿的能力迟滞
所致;继发性遗尿症大多由于全身性或泌尿系疾病如糖尿病、尿崩症等引起,其他如智力低下、
神经精神创伤、泌尿道畸形、感染,尤其是膀胱炎、尿道炎、会阴部炎症等也可引起继发性遗
尿现象。继发性遗尿症在处理原发疾病后症状即可消失。
原发性遗尿发生在夜间为多,偶见白天午睡时。自每周1~2次至每夜1次、甚至一夜数次
不等。健康状况欠佳、疲倦、过度兴奋紧张、情绪波动等都可使症状加重,有时会自动减轻或
消失,亦可复发。约50%患儿可于3~4年内发作次数逐渐减少而自愈,也有一部分患儿持续遗
尿直至青春期,往往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影响正常生活与学习。对遗尿症患儿必须首先除外
能引起继发性遗尿的全身或局部疾病
应指导家长安排适宜的生活制度
和坚持排尿训练,绝对不能在小儿发生遗尿时加以责骂、讽刺、处罚等,否则会加重患儿心理
负担。应训练患儿将排尿间隔逐渐延长,每次排尿务必排尽;晚餐后应控制入水量,睡前排尿,
不宜过度兴奋;睡熟后父母可在其经常遗尿时间之前唤醒,使其习惯于觉醒时主动排尿,必要
时亦可采用警报器协助训练。药物治疗效果约80%左右,常用者为去氨加压素(desmopessin),
为抗利尿药,以减少泌尿量,每次0.1~0.2/μg,睡前口服,疗程3~6个月。
4.儿童擦腿综合征 是儿童通过擦腿引起兴奋的一种运动行为障碍。在儿童中并不少见,
女孩与幼儿更多见。发生擦腿综合征的儿童智力正常,发作时神志清醒,多在入睡前、醒后或
玩耍时发作,可被分散注意力而终止。发作时,女孩喜坐硬物,手按腿或下腹部,双下肢伸直
交叉夹紧,手握拳或抓住东西使劲;男孩多表现伏卧在床上、来回蹭,或与女孩类似表现。女
孩发作后外阴充血,分泌物增多或阴唇色素加深;男孩阴茎勃起,尿道口稍充血,有轻度水肿。
使小儿平时生活轻松愉快,解除心理压力,鼓励其参与各种游戏活动等心理行为治疗是公认的
必要措施。发作时以有趣事物分散儿童的注意力、睡前让儿童疲倦后很快入睡、醒后立即起床
等均可减少发作机会。从小应注意儿童的会阴清洁。儿童擦腿综合征多随年龄增长而逐渐自行
缓解。
5.注意力缺乏多动症 为学龄儿童中常见的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冲动行为,常伴有学习困难,但智能正常或接近正常。男孩发生率明显高于女孩。病因尚不肯
定。
儿童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行为问题较为常见,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很大。
热门小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