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腹股沟斜疝俗称疝气、气蛋、掉小肠等,是先天性 发育异常,是最常见的小儿外科疾病 ,出生后即可发病,其发病原因为先天性鞘状突未闭,形成薄弱区或孔隙,腹腔内肠管(女孩可为输卵管或卵巢)进入腹股沟管进而进入阴囊,称为腹股沟斜疝,为腹外疝的最常见类型。巨大疝影响患儿食欲、正常活动等,若嵌顿可危及患儿生命。严重危害儿童健康。
典型表现
腹股沟区有光滑、高出皮肤的局限性柔软包块,有时可进入阴囊 至其肿大。哭闹、用力、排便时 出现或增大;安静、睡眠、平卧 等可消失或减小。如果疝内容物为肠管,用手推可出现咕咕的声音。
治疗
1.自愈:极少情况可自愈,只见于内环口小,偶尔出现一次的病例。有研究表明即使外观自愈,也有极高的斜疝复发几率。亦有人主张6月龄以内的婴儿自愈几率较高 ,但未见相关文献支持。
2.疝气带:此法适用于 有手术禁忌症的患儿暂时改善症状,不能根治该病。有文献支持6个月以内婴儿、连续应用疝气带2个月,且斜疝未再出现,才有可能表示治愈。
3.注射粘连剂:此法提出并应用后,争议极大,因为注射是盲目的,易造成精索血管、输精管的损伤,如若注射物进入腹腔则引起化学性腹膜炎引发更严重后果。且此法效果不肯定,易复发 。
4.开放手术:直接选择腹股沟区横切口,解剖腹股沟管及精索,横断疝囊或鞘状突并给予高位结扎。此术式成熟、经典,但存在破坏腹股沟管解剖结构、损伤精索影响睾丸血运致睾丸萎缩、腹股沟区疤痕较大影响美观等劣势,更关键的是不能明确对侧鞘状突情况,无法避免对侧斜疝或积液的发生,增加再次手术几率。
5.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观察两侧鞘状突情况等优势,弥补了开放手术的上述缺点。常规腹腔镜手术在脐部、腹部开2-3个操作孔置入穿刺器,针持带缝针缝线在腹腔内对鞘状突或疝环进行高位结扎,腹腔干扰较大、操作复杂、手术时程长,腹壁除脐孔外需遗留1-2个操作孔疤痕。
6.隐痕微创技术:在常规腹腔镜技术优势的基础上,以脐孔生理疤痕区做主操作孔,用特制的钩针进行操作,腹壁仅有针孔,减少了其他腹壁操作孔及相应的手术器械的介入,手术视野更加清晰,具有疤痕隐蔽、术中出血少、腹腔干扰小、术后疼痛轻且恢复快等特点。
热门小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