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肠痉挛症是指经常不断反复发作的小儿肠痉挛,是小儿腹痛最常见的原因。可发生于各年龄组,5—6岁最常见。临床特点是反复发作的腹痛,以脐周为著,病儿哭闹不止,影响饮食和睡眠,可持续数天。多数为功能性肠痉挛。局部肠道痉挛,发生急性排气障碍,是发生腹痛的病理基础。 (一)病因 肠痉挛症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但与以下因素有关。 1.过敏性因素 病儿具有过敏体质,曾有过敏性哮喘或皮疹,常对某些食物过敏,引起腹痛或腹泻。本病员常见的过敏物质是牛乳蛋白。 2.物理因素 寒冷、腹部受凉、腹部受到外力打击、大便积存等。 3.饮食因素 如喂乳过多或奶中糖量过多、食物过热或过冷、饥饿、饮水或吃饭过快、吞入较多的空气等。 4.肠道寄生虫 肠道寄生虫的毒素与虫体的机械性刺激。 5.精神因素 紧张、恐惧、惊吓等可诱发肠痉挛症。 6.家族因素 少数病儿有家族史。 (二)诊断要点 1.病史 病儿有过敏体质、腹部受凉等因素,腹痛反复发作,且无器质性疾患。 2.临床表现 病儿每次腹痛往往突然发作,身体蜷曲,双手紧抱腹部;痛剧者面色苍白、手足发凉、出冷汗、口唇青紫。小婴儿主要表现为哭闹不安,可伴有呕吐、面颊潮红、双下肢蜷曲等症状。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从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个别病儿可延至数日.时痛时止。发作间歇期病儿一切如常,若腹痛严重,发作频繁时,可影响其精神、食欲。病儿虽有腹痛主诉,腹部检查缺乏特异性体征。在疼痛发作时腹肌紧张,腹部可有压痛,有时可触及到痉挛的索条状肠管,肠鸣音亢进。发作间歇则全腹柔软,无固定压痛点和肌紧张,无肠型和肿物,肠鸣音正常。体温大多正常。 3.腹痛的特点 典型肠痉挛多发生在小肠,腹痛部位以脐周为主;远端大肠痉挛绞痛放射至左下腹,近端大肠和回肠痉挛绞痛多放射至右下腹;较小儿童及幼儿痉挛可发生在胃或幽门部,绞痛以剑突下为主;少数较大儿童痉挛发生于结肠肝曲或脾曲,绞痛以一侧季肋部为主。呕吐常为突出症状。如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者,可有发热等原发病的表现。 4.诊断中的注意事项 本病主要是反复发作,而在发作间歇期缺乏腹部异常体征,过去的发作史对诊断有帮助。但重要的是需谨慎排除器质性病变,如美克尔憨室、肠重复畸形、肠旋转不良、肠梗阻等,特别是肠蛔虫症等。一般来说,器质性病变引起的腹痛,腹部体征明显,有闹定的压痛点,可见肠型或可摸到肿物,或伴有反跳痛,病儿—般情况较差,呕吐或腹泻重。必要时需要做x线腹平片、钡餐透视、彩超或胆道造影检查,以除外器质性病变引起的腹痛。 5.辅助检查 (1)血常规:无感染时血象正常。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增加,肠道寄生虫时血中嗜酸粒细胞增加。 (2)大便常规:可见较多粘液,镜检见少量白细胞,无脓细胞和红细胞。 (3)生化全项;一般正常。呕吐、腹泻较重时可出现低钠、低钾、低钙血症和碱中毒。 (4)腹透;痉挛发作时可见肠蠕动加快,无明显肠胀气。 (三)病情判断 肠痉挛症预后较好,一般病儿去除引起肠痉挛症的诱因或随着年龄增加、体质增强.肠痉挛多可自行缓解.不再反复。而引起的腹痛应及时与常见的急腹症及心因性腹痛相鉴别。心因性腹痛又称精神性腹痛,两者极易混淆,后者只有加暗示治疗(又称精神疗法)才能彻底治愈,应引起临床工作者注意。 (四)治疗 1.消除谤因 病儿如有过敏体质,对某些食物过敏,特别是牛乳蛋白,可改用豆浆、豆乳粉等代乳品。注意一次喂乳不要过多或奶中糖量不要过多、食物勿过热或过冷等。4个月以内的婴儿尽量采取纯母乳喂养,婴幼儿及时添加辅食,要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喂奶后轻拍其背以排出吞咽的空气,儿童进食要以主辅食为主,不要乱加所谓的"营养食品".按时进餐,吃饭前不要吃零食(包括饮料),饭后可以吃水果,糕点糖果睡醒午觉集中吃。吃饭时要主副食搭配,要吃蔬菜,不要偏食。避免寒冷、腹部受凉、大便积存等因素。用暖手按摩腹部或腹部放置热水袋、热毛巾,少量饮用温开水,可暂时缓解疼痛;有的肠痉挛是因明显的饮食不当引起,用开塞露或温肥皂水灌肠通便,腹痛可立即停止,此所谓"通则不痛",亦有助于肠梗阻或肠套叠的鉴别。如肠道内有寄生虫,可驱虫治疗;同时去除造成精神紧张的因素。 2.解除痉挛 (1)痉挛发作时抚慰病儿,并用手轻揉腹部,必要时给病儿使用镇静药物如地西泮。 (2)解痉药物治疗:常用解痉药物有:①山良若碱,②颠茄酊。 (3)可给予助消化剂,如维生素B1、微生态制剂等. (4)对于功能性肠痉孪.中医中药可能有一定疗效,中医辨证施治,值得推荐。 3.抗过教治疗 常给病儿在服解痉药的同时服赛庚定、氯苯那敏(扑尔敏)、苯海拉明等。 4.有人提出小儿肠痉挛的分级治疗 第一级治疗:抚慰小儿、摇动、减少环境噪声,用热水袋捂婴儿腹部,家长给予支持和关心,可服用中药(如洋甘菊、马阳草、甘草、苗香、香蜂草及薄荷组成的粉末)或二甲基硅油(非吸收性药物,通道改变气泡表面张力,使气泡融合或弥散,促使气体排出.无不良反府),或用活性炭。 第二级治疗:解痉药物,如654-2、抗胆碱药物等。 第三级治疗:改变饮食和(或)药物治疗。
热门小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