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 ? ? ? “肠套叠(intussuscep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语“intus”(在里面)和“suscipere”(容纳)。肠套叠是一部分肠管套入另一部分肠管内。Swenson对其做了清晰的描述:肠套叠是一个包括3个肠壁的圆柱体,内层和中间的圆柱体为内陷的肠管(肠套叠套入部),外层的圆柱体则容纳内陷的肠管(肠套叠鞘部)。
? ? ? ? 肠套叠是最常见的一种婴幼儿急腹症,居婴幼儿肠梗阻原因之首位。它可能是除了便秘之外,婴儿和学龄前儿童急性腹痛的第二类最常见的病因。发病率约为1/2000,发病年龄1岁以下占半数以上,2岁以下占80%左右,4个月~10个月为发病年龄高峰。男孩发病占明显优势。健康肥胖儿多见。发病季节与胃肠道病毒感染流行相一致,以春末夏初最为集中。根据病因不同,分为原发性肠套叠与继发性肠套叠两种。根据年龄的不同,分为婴儿肠套叠与儿童肠套叠两类。
【症状】
一、婴儿肠套叠
? ? 1、?阵发性哭闹
? ??哭闹为婴儿腹痛的表现,特点是突发、剧烈、有节律性,是婴幼儿肠套叠最常见的(85%)典型症状。
? ? 2、?呕吐
? ? 早期症状之一,腹痛发作后不久就发生呕吐,初为乳汁、乳块或食物残渣,以后带有胆汁,晚期则吐粪便样物。
? ? 3、?血便
? ? 为肠套叠特征性表现,血便最多发生在疾病开始的8小时~12小时。典型的血便是类红果酱样粘液便,也可有鲜血便或脓血便。一部分患儿来院就诊时尚未自行排便,肛门指检时方可发现血便。
? ? 4、?全身情况
? ? 病程早期,病儿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仅表现为面色苍白,精神欠佳。晚期精神萎靡、表情呆钝、嗜睡、脱水、发热,甚至有休克、腹膜炎征象。
? ? 二、儿童肠套叠
? ? 多为继发性,发病过程多较缓慢,呈亚急性不全性肠梗阻症状。主要表现为陈发性腹痛,偶有呕吐,很少有血便,多触及腹部肿物。发生严重脱水和休克者较少见。
【辅助检查】
?一、腹部平片
? ? 腹平片见结肠内均匀致密的肿物阴影。腹立位片见小肠扩张,有张力性气液面,显示肠梗阻征象。
二、对比剂造影
? ? 对比剂结肠造影可见对比剂在结肠的套入部受阻,套入部所致充盈缺损呈杯状或钳状阴影。对比剂采用钡、水溶性碘剂、空气及氧气均可。国内以空气造影最为常用。
三、B超检查
? ? 超声扫描显示肠套叠的横断面呈“同心圆”征或“靶环”征,纵断面呈“套筒”征或“假肾”征。
【治疗】
一、灌肠疗法
? ? 气体灌肠复位法、钡剂灌肠复位法、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法等。
二、手术疗法
? ? 如患儿灌肠等手段失败或者患儿条件不适合灌肠治疗,则需急诊手术。手术多采用手法复位,若肠管发生坏死需行肠切除肠吻合术,患儿情况危重则可行肠外置或肠造瘘术,再行二期肠吻合术。
【并发症】
? ? 灌肠复位的并发症主要是肠穿孔,且是比较危急的并发症。外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主要为:伤口感染、伤口裂开、术后肠梗阻、术后复发肠套叠等。
【预后】
? ? 肠套叠的婴幼儿和儿童一旦恢复,其远期效果通常是良好的。约有8%-15%的患儿会发生复发性肠套叠,所有复发的肠套叠患儿中,68%的患儿仅有一次复发(多发生与首次肠套叠的最初几天内),32%多次复发,可在几天、几周、几月甚至几年内独立发作。由于患儿家长能较早地诊断肠套叠,因此复发性肠套叠的复位率较高(95%)。
? ? 目前肠套叠的死亡率在发达国家低于1%。
【预防】
? ? 目前暂无有效预防办法。
小问题:肠套叠灌肠复位之后需要注意什么?怎么预防?
1.患儿复位后的肠管一般都是肿胀的,局部有炎症表现,一般需要口服消炎药,口服3-5天即可;
2.合理喂养,合理的喂养对于肠胃功能的恢复有所帮助,一般来说刚复位的孩子饮食以好耐受、易消化的为主,喝奶粉的孩子不要频繁更换奶粉品类,避免患儿肠胃调节不佳;
3.可以适当服用一些益生菌,尤其是对便秘、腹泻症状也有所帮助;
4.早期内需要关注患儿再次发生肠套叠,如有发生及时就医;
5.目前无特效预防办法,对于肠套叠还是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热门小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