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早产儿预防接种
全球每年有1 500万早产儿出生,早产率上升到11.1%[3]。我国每年有120万早产儿出生,早产发生率7%[4]。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妇产科联合会将早产儿定义为: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儿或者从母亲末次月经第1天算起第259天(37周)以内出生的新生儿。
早产儿的免疫系统不成熟,所以更容易受各种病原微生物侵袭,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罹患疫苗可预防疾病的风险升高[5]。在我国,医疗工作者和家长对早产儿疫苗接种后安全性和有效性缺乏了解,早产儿接种疫苗普遍延迟已成为常态。不能按时接种疫苗增加了早产儿罹患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生率,故及时合理地接种疫苗对早产儿更加重要[4]。绝大多数研究显示早产儿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很少见,与足月儿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2]。早产儿除乙肝疫苗接种程序与足月儿有部分差异,其他疫苗接种程序均无差异。
我国1992年规定出生体重>2 500 g且出生胎龄>37周的健康新生儿出生24 h内接种乙肝疫苗[6]。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2013年制定的"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中建议对于乙肝表面抗原阴性母亲所生早产儿如果生命体征稳定[7],出生体重>2 000 g时,即可按0、1、6个月3针方案接种;如果早产儿生命体征不稳定,应首先处理相关疾病,待稳定后再按上述方案接种。如果早产儿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如不采取免疫预防,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乙肝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e-antigen,HBeAg)阴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在12月龄时发生慢性感染的比例高达40%~50%,而乙肝表面抗原和HBeAg同为阳性的母亲所生新生儿,在12月龄时90%将发生慢性乙肝病毒感染[8]。根据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新生儿保健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最新发表的"新生儿期疫苗接种及相关问题建议"[9],"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更新版)"[10]及国卫办疾控发[2016]52号"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16年版)"最新要求建议母亲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所生早产儿[6],无论母亲HBeAg阳性还是阴性,不管胎龄和出生体重,出生后无论婴儿身体状况如何,必须在出生12 h内(理论上越早越好)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剂量≥100 U),HBIG有效成分为乙肝表面抗体,肌肉注射后15~30 min即开始发挥作用,保护性抗体至少可以维持42~63 d,此时体内已主动产生乙肝表面抗体,故无需第2次注射HBIG。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早产儿乙肝疫苗接种建议出生体重2 000 g的早产儿如生命体征稳定,与足月新生儿一样按0、1、6个月程序完成3剂次接种方案。
建议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早产儿接种完最后一剂乙肝疫苗1~2个月后进行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表面抗体检测。若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阴性、乙肝表面抗体
热门小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