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临床常有人体检发现尿常规中尿蛋白阳性,担心自己得了“肾病”而进一步就诊。通过本文,带领大家认识一下“尿蛋白阳性”。
【初识蛋白尿】
由于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健康人尿中蛋白量很少,尿蛋白定性检查常为阴性,当尿蛋白大于150mg/d时,尿蛋白定性为阳性,称此为蛋白尿。蛋白尿可通过尿常规检查、尿蛋白/肌酐比值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
【尿常规中尿蛋白阳性】
尿常规是一项简便、快速的检查手段,也是各类体检中常包含的检测项目。尿常规中都会有尿蛋白/蛋白质这一项,如果尿中有蛋白,尿常规结果就会显示为“+”,即阳性;蛋白量越多加号就越多,如结果为数值,则数值越大提示程度越重。尿常规属于尿蛋白的定性检测,成人尿蛋白定性与定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定性尿蛋白+/-~+,定量0.2~1g/24h;定性尿蛋白+~++,定量1~2g/24h;定性尿蛋白+++~++++,定量大于3g/24h。但两者也不完全对应,例如正常人因饮水量少可致尿蛋白阳性,而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小于150毫克,是正常的。而尿蛋白定量超过正常的患者,因尿量增多或被稀释,测定随机尿蛋白定性可能为阴性。
【尿蛋白/肌酐比值】
尿蛋白/肌酐比值可检测出尿常规所检测不出的更少量的蛋白质,是判断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男性17~250mg/g,女性:25~355mg/g,可确定为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可见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早期,此外,大多数肾小球疾病、狼疮肾炎、长期反复尿路感染等也可致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24小时尿蛋白】
24小时尿蛋白为定量检测,准确收集24小时尿液,记录总量,混匀尿液,计算尿蛋白含量。若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持续大于150mg,成为蛋白尿。小于1000mg称为少量蛋白尿;大于3500mg称为大量蛋白尿;介于两者之间为中等量蛋白尿。对尿蛋白的准确测定,有助于病情的诊断、评估及对预后的预测和治疗的指导。
【蛋白尿的分类及临床意义】
蛋白尿可分为生理性及病理性。生理性蛋白尿是指健康人在遭受一些刺激(如剧烈运动、高热、进食高蛋白饮食、精神紧张等)时出现的一过性的蛋白尿,刺激去除后,蛋白尿亦消失。而病理性的蛋白尿是因为肾小球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影响到肾脏而引起的蛋白尿。可分为一下5种类型:①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球疾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时出现的蛋白尿;②肾小管性蛋白尿:各种原因所致小管间质性疾病,如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药物性肾损害、先天性多囊肾等;③溢出性蛋白尿:血浆中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异常增多所致,如多发性骨髓瘤、血管内溶血、大面积肌肉创伤等; ④分泌性蛋白尿:肾小管分泌的蛋白增多所致,如尿路感染;⑤组织性蛋白尿:尿中可溶性组织分解代谢产物增多,如中毒、缺氧、炎症、肿瘤等。
【蛋白尿应该做哪些检查】
①查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过敏性紫癜、损伤肾脏药物使用史、代谢性疾病、痛风、结缔组织病等;
②查体:观察眼睑、下肢和腰背部有无水肿、浆膜腔积液、骨骼关节、贫血程度、心、肺等体征、眼底检查;
③实验室检查:肾脏B超,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尿蛋白电泳、体液免疫特定蛋白,抗核抗体全套,ANCA全套,M蛋白分析等检查。
热门肾内科